【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都有两个大扇子

发布时间:2021-03-30 09:0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民间习俗 > 手机阅读

自从汉代以后,中国扇子的功能、类型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相对于的也出现了很多扇子的名称。就比如《西凉杂技》中记载的赵飞燕被册封皇后之后,他的妹妹昭仪表示祝贺,献上了35件礼物,其中就包含了“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和“回风扇”等六种不同的扇子,可见扇子在当时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都有两个大扇子

一、“扇子”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在一起

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也需要有很多扇子,如《东宫旧事》所记“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纳妃同心扇二十,单竹扇二十。”

葛洪《西京杂记》注曰“汉制,天子玉几,夏设羽扇,冬设增扇,至成帝时,昭阳殿中设少已径扇、五明扇及孔雀翠羽诸名。其华饰侈丽不言可知。孟坚班固之字在肃宗章帝刘火国朝时以竹扇供御,盖中兴以来屏去奢靡,崇尚朴索所致,赋而美之,所以彰圣德养君心也。”,肃宗朝时供御使用的简朴的“呀勺一扇',班固所写《竹扇赋》录入《古文苑》便有对它的描述“削为扇婴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可见这种扇婴成器之美,是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的一种礼仪之器。

二、“雉尾扇”——典型的礼仪之扇

当时的人视扇柄犹如权柄,将扇柄之变长,扇面之减弱,暗藏了擅权犯上的凶象杀气。由此可见,古人面对的即使是一普通羽扇,都会将其形制上升为严肃的礼制问题,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加以尊崇。

古代有一种羽扇之制被称为雉扇,亦名雉尾扇,这是十分典型的礼仪之扇类型。晋崔豹《古今注·舆服》:

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有雄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辈有婴,即缉雉羽为扇婴,以障豁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用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

这说明汉景帝的次弟梁孝王刘武,曾被准予破格使用雉扇仪仗,“得赐天子族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魏晋时期,诸王侯皆僧越使用雉扇,渐成定制。南朝江夏王刘义恭为宋孝武帝所忌,于是下诏规定王侯障扇不许用雉尾扇,改用红色的朱团扇。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都有两个大扇子

三、唐玄宗时大臣萧嵩订立“索扇”制度

隋与唐初的仪仗扇使用与南北朝相比变化不大,只是等级限制有所放宽。当时雉尾扇与团扇的图像,可见于隋代嘉祥英山壁画、卢谊造像碑、唐西安李寿墓壁画等处。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唐玄宗时大臣萧嵩又订立制度,在正殿上置扇。皇帝升殿受朝时,御座之前用六柄掌扇相合遮住,待皇帝登前坐定后再开扇受拜,左右各留扇三柄立侍。退朝时也要先合扇座前,等皇帝离座后再撤扇,以后相沿成制。《唐会要》卷二十四首次对唐代的索扇制度作出系统和明确的记载:

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卫,及文武四品以下于庭。侍中进外办,上乃步自序西门出。升御座,朝罢,又自御座起,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散。臣以为,哀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座定,乃去扇,给侍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为常式。

由此可知索扇制度的程序步骤、适用场合,把扇子作为屏障物蔽护帝王容颜体态,借助它的开启与闭合,实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的效果。确立索扇制度旨在对皇帝威严的维护,是一项强化皇权神圣性的礼仪制度。杜甫《秋兴》诗句“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麟识圣颜”,便是对唐代索扇制度的形象反映。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都有两个大扇子

四、盛唐时期对仪仗扇使用进一步规范

盛唐时期,皇帝出行时不再使用圆形华盖,代之以伞与雉尾扇相组合的仪仗。雉尾扇仅为皇帝至亲王使用,品官均用团扇。执扇的人均从唐代品官的族属中挑选,而且是“择少壮肩膊齐,仪容整美者”,要求甚为严格。回顾《洛神赋图》中的仪仗扇、《历代帝王图》中陈宣帝的仪仗扇,以及古代众多墓室壁画中的仪仗扇,无一例外都是由青壮男性执掌,身高、相貌也比较齐美。所以《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各是柔弱宫女持扇侍立,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抬辇的沉重工作更应是男性所为。

后来者如元、明、清三朝,制朝仪,定仪卫,皆是为了“谨出入之防,严尊卑之分,而示天下、后世以至公之制也”。

仪仗扇的使用在前朝基础上加以变化,形制、数量上有所不同,但在目的、作用上毫无二致。仪仗大扇营造出威仪之势,判明社会不同角色的秩序位置。至于王公贵族、各级官员的仪卫,也是各有定制,区分鲜明。礼仪对人们行为的制约规范作用,在这里就集中生动地体现出来。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都有两个大扇子》感兴趣,还可以看看《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冠礼有什么区别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哈尼族饮食文化介绍

下一篇:《百喻经》作品简介

民间习俗排行

民间习俗精选

民间习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