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经络辨证分十二经脉证候和奇经八脉证候两部分。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奇经八脉为十二正经以外的八条经脉,即冲、任、督、带、阳维、阴维、阳跷、阴跷诸脉。奇经八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奇经八脉病证与十二经脉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冲、任、督、带所见病证,与肝、脾、肾诸经尤为密切。其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说明冲任为病,与月经、胎妊相关。由于冲、任、督同起胞中,“一源而三歧”,它们均与生殖有关。因此,临床常用“调理冲任”以治月经病;用“温养任督”以治生殖机能衰退等。
理论依据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说:"经脉为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总结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进退及其相互传变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凡是抗病能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证抗病力衰减病势虚弱的为三阴病证。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其中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所以说六经病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和十二经的病变。运用六经辨证不仅仅局限于外感病的诊治对内伤杂病的论治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的若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病属何经、何脏、何腑从而进一步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病理机转的一种辨证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道又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途径。其分布周身、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使人体各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故当外邪侵入人体经气失常病邪会通过经络逐渐传入脏腑反之如果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循着经络反映于体表在体表经脉循行的部位特别是经气聚集的腧穴之处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麻木、酸胀、疼痛对冷热等刺激的敏感度异常或皮肤色泽改变或见脱屑、结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