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诗意的朝代,这种诗意也浸透到了唐代婚礼中。唐朝婚礼服装极尽奢华,有音乐歌舞烘托气氛,最大特点还在于,诗歌贯穿了整个婚礼过程。
唐朝婚礼中,新娘始终用扇面遮面,即使新郎挑开红盖头,扇面也未撤去,必须要用新郎的才华做却扇诗来打动新娘,才可看到新娘容貌。
《代董秀才却扇》李商隐: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团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这是董秀才结婚、李商隐作傧相代之而成的诗歌。诗中的场景是:“团团似明月”的“画扇”,遮掩着新娘的“春山”。这里的“春山”,是指眉额。诗作的目的,是要把此“扇”除“却”(拿开)。“此中须放桂花开”,既有让新娘露出真容的要求,又饱含对新郎“蟾宫折桂”(考中进士)的企盼。从此精美奇妙、蕴意深邃的诗章里,可知却扇诗是大唐文化风采的组成部分。
却扇,民间又称作去扇、除扇,这一婚俗魏晋已有;南北朝时期,逐渐地在民间流行,于社会中传播,却扇诗也逐渐兴起。到了经济发达、文风昌盛的大唐王朝,已经呈现出“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却扇诗气势。
却扇诗
南北朝到唐代初期,反映掩扇婚俗内容的诗歌,是以“看新婚”为题;中宗时期,以“却扇”为题的诗始现。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一首十分高雅、精美的《扇》诗: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全诗只字未提新娘的貌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的诗句之夸张,却将公主的美丽容貌推向了高峰。
晚唐诗人除李商隐外,黄滔也是写却扇诗的行家里手,且看他的《去扇》: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已知秦女升仙态,体把圆转隔牡丹。
这里貌似“牡丹”的“升仙态”的秦女,无疑指的是新娘;“圆转”,则是团扇;时辰,是在寒夜;地点,又是在“风生”的城上。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是个戍守边城的某将士的婚礼。直至宋朝,“掩扇”风才演化为“盖头”俗,“却扇诗”也随之变成了“挑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