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7日,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逝世

主席与任弼时是多年的革命战友,拥有着旁人难以比拟的深厚情谊。任弼时逝世第二天,毛主席亲自主持了入殓事宜,并为任弼时扶灵柩。毛主席还亲自为任弼时题词,那一句“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代表着毛主席对任弼时的高度肯定。

毛主席与任弼时的革命情谊不容置疑,但他们在工作时,也难免会遇到意见相左的时候,偶尔发生争吵。尽管所有人心里都清楚,毛主席与任弼时争吵的初衷是为了找寻更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碍于两人的身份,却还是没有人敢上前劝说。

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恰巧在一侧的炊事班班长走了过去,仅仅说了一句话,就劝停了两人的争吵。而且,毛主席和任弼时听完炊事班班长的话,全都大笑起来。这个炊事班班长究竟是什么身份?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还凭借一句话让毛主席和任弼时的脸上挂满笑容呢?

随军突围

这位炊事班的老班长,名字叫李开文。他的家乡在安徽省金寨县,这是一个革命年代走出十余万英雄儿女的红军县、将军县,被誉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黄土一抷魂”的地方。李开文在这里土生土长,普普通通,没有少年参军的励志经历,直到35岁才离开大别山。

李开文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他虽然长期在红军队伍之中,却并非是红军战士,而是赤卫队员。红四方面军撤离大别山时,李开文属于最后得到消息的一批人,他在黄昏时接到消息后,部队立刻就开拔了,甚至连准备时间都没有。

而且,李开文对此次部队行军的方向和意图完全不知道,只知道敌人黑压压的围了过来,他必须和红军一起突围了。

李开文自幼烧窑,别的本事没有,却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他身材矮小,身体却很结实,再加上这份不俗的脚力,很快就被红军干部发现他的优点,将他从赤卫队员中提拔出来,当了红军的担架兵,后来还当上了担架一班的班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的李开文虽然连正式的红军战士都不是,但他却已经表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他所在的队伍开拔以后,正好路过自家的屋子后面,同行的战士清楚这件事,劝他回家向妻子辞行。李开文却坚决不肯,就这样过家门而不入,打算直接离开了。

没想到,他8岁的大儿子李锦旭正好看到了队伍中的父亲,哭着就冲了过去,让爸爸跟他回家。尽管李锦旭说尽好话,甚至还抱着李开文的大腿不松,李开文仍然铁了心不回家,将儿子推开后随军出征了。

多年以后,李开文接受采访时提及了此事,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回家辞行时。他告诉记者,他当时不敢回家,因为妻子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他如果回家辞行,妻子一对不会让他走。他这辈子不怕敌人的子弹,偏偏最怕女人的眼泪,所以才没有回家辞行。

李开文离家固然痛苦,但这也只是千难万难的开端而已。李开文随军突围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一路浴血奋战,从皖西走到川北。期间,李开文虽然没摸过枪,但因为他工作的特殊性,始终都在前线,看到伤员后第一时间冲上去,将伤员救下阵地,这是他的职责。

有一次,他被敌机发现,遭到敌机轰炸。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直接被炸弹爆炸的冲击波掀翻,整个人被埋在了土里。等敌机飞走以后,他被挖出来, 被当成了死人,差点给埋葬了。幸好一个老乡发现他还有口气,一边哭一边喂了他半碗米汤,这才神奇的将他救了回来。

长征途中的炊烟

李开文虽然活了过来,但两只耳朵却在这次轰炸中被震聋了,伤愈之后随军长征没掉队,但也干不了担架班班长了,被团长安排到炊事班,当起了伙头兵。李开文一开始不愿意,后来说服了自己,这种情况下,能够留在部队就好了。

从这一天起,他正式进入炊事班,每天忙着给部队里的战士们烧饭。红军过草地时,雾气一刻不散,湿漉漉的草地,找不到一块干地皮,更不要说找到干柴来做饭了。尤其是草地的天气,时好时坏,上一刻还大雨滂沱,下一刻又大雪纷飞,冰雹也成了“常客”。

无法找到干柴起火做饭,成了红军所有炊事班的难题,谁都束手无策。就在大家愁眉不展时,他们惊讶的发现,李开文所在的炊事班,每天都是最早一个燃起炊烟,每天都能让战士们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他是怎么做到的?因为李开文在前一天的夜里,就将湿漉漉的草都塞进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将湿柴焐干,这才保证了炊事班的火种。因为李开文的缘故,全团都得到了火种,甚至师里也都从他这里取了火,让红军在过冰冷潮湿的草地时,有了些许的温度。

李开文忠诚,头脑灵活,吃苦耐劳,又经受住了长征的考验。长征以后,很快被调入了中央红军,辗转调取了中央特灶班担任班长,专门给毛主席等重要人物做饭,还天天与毛主席一起生活,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

劝解

李开文成为毛主席的“掌勺人”以后,尽心尽职,几乎毛主席的每一顿饭,他全都亲口尝过。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艰苦,毛主席的饮食缺乏营养,令原本就日理万机的毛主席更加憔悴了。

李开文见状,心急如焚,专门找到苏联医生打听补充营养的方法。当李开文得知,肥肉可以增加营养后,便去找湖南的厨师学做红烧肉。这道红烧肉,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认可,让李开文十分高兴。

由于毛主席的工作繁重,又喜欢夜里工作,白天休息,经常废寝忘食。有一次,李开文做好饭以后,见毛主席的警卫员迟迟不来端饭,便亲自端饭过去,这才知道毛主席正在忙工作,特意吩咐不要打扰。

李开文透过门缝望见正在灯光下埋头工作的毛主席,他推开窑洞的门,放下饭菜后又回身掩上门。彼时,正值隆冬季节,毛主席的窑洞之中比外面甚至还冷几分,让李开文不禁打了一个冷战。

毛主席见状,放下手中的笔,关切地对李开文说道:“老班长,你穿的太单薄了”。李开文连忙答话:“我不冷,习惯了。”说完,他连忙将热饭热菜端了过去,坚持要看着毛主席吃完才肯离开。

毛主席用餐时,与李开文交谈,李开文问主席,最喜欢他做的哪一道菜?毛主席闻言毫不犹豫,笑着答道:“自然是红烧肉嘛”。

可见,李开文与毛主席之间,有着深厚情谊,他这位忠诚的革命战士,即便在毛主席身边,有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甚至在毛主席与任弼时等人商谈事情时,也不会避讳李开文。他们有一次因为意见不统一,发生了争执,在场的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更不敢上前劝说,还是正好在场的李开文走过去,说了一句:“发脾气不好!”

就这样一句话,立刻吸引了毛主席和任弼时的目光,他们望着这位老红军,顿时全都笑了起来,再也没有了刚才的怒气。

1949年,李开文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不再适合继续担任特灶班班长了。不过,他这么多年的付出,组织一直都记得,打算安排他到天津的一家糖厂当副厂长,这样的职务完全可以让他安度晚年。

但李开文坚决不同意,他不想当副厂长,只想回家乡。为了照顾李开文的想法,组织又安排他回金寨县工作,出任金寨县副县长。结果,李开文还是不同意,他不想当官,最后在一处粮库做管理员。

李开文的想法是,不给组织添麻烦,将重要的岗位让给更有能力的人。他的话是真诚的,因为他自从参军那一天开始,想着的都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先。即便是他的儿子当年想坐车,他都不同意,原因是汽车跑起来就要花钱,我们不要浪费国家的钱。

这就是李开文,老一辈革命者的缩影,他的人生经历光彩熠熠,仿佛是一轮明月,照亮了偏远山村的夜晚。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愈发显得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