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儿西木传》是2008年4月1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格里美尔斯豪森。

内容简介

一个孤儿被一户农家收养,十岁时为避战火,逃进一座森林,他遇到一个隐土,隐士给他起了名字: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即纯朴无知之意。在隐士的教育下,西木学会了读书写字,获得了知识和信仰。隐士去世后,他离开了森林,开始经历种种的冒险生涯。

《痴儿西木传》作品简介与评价

时值三十年战争期间,他做过一名瑞典军官的侍童,当做供人娱乐的小丑;当了骑兵,他机智勇敢,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并与一个军官的女儿结婚。

后来,他被骗来到巴黎,在这个花花世界里,他的容貌和艺术才干使他受到整个巴黎上层社会和贵夫人的宠爱,他成了几个贵夫人共同豢养的秘密情夫。他厌恶也害怕这种不光彩的营生,于是逃出巴黎,途中得了天花,变得丑陋不堪,开始了流浪生活,几经波折,他返回德国

这时他的妻子已不在人世,他又与一个农村姑娘结婚,但不久妻子去世,他遇到了自己的养父母,得知自己就是林中隐士的儿子,出身贵族之家。他不满足无所事事的安静生活,欲探究宇宙的秘密。

后来他遇到一名瑞典军官,重新在军队中服役。他到了莫斯科,为沙皇制造火药,后为鞑靼人俘虏,被转卖到朝鲜,最终历尽艰辛,返回祖国。

这时战争已经结束,他回顾一生,感到世事变幻无常。对生活对人生的厌倦、对社会对现实的绝望,促使他做出决定:告别世界,远离尘嚣,去做隐士,终其一生。在续篇中,西木到了一座孤岛,在那里住了多年,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然而却是勤奋的生活。这是在德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的鲁滨逊式的人物,比笛福的鲁滨逊还要早半个世纪。

作者简介

格里美尔斯豪森(Hans Jakob Christoffel von Grimmelshausen 1621/22–1676),德国小说家。出身贵族,但早年便成为孤儿,从未受过正规教育。十二岁时被掳入军队充当马童,从此经历了1618——1648年的德国三十年战争,当过龙骑兵、步兵、军队文书,走遍德国,历尽战争苦难。

1639年成为一名司令官的秘书和管家,1662年在一位富有的医生家当管家,有机会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知识。晚年创作了十卷本的流浪汉小说《痴儿故事集》,其中一至五卷《痴儿西木传》zui为有名。该书出版(1668)后广受欢迎,三百多年来,在德国已家喻户晓,被誉为十七世纪德国文学的巅峰。

作品评价

从这部小说的内容上看,它是一部近似流浪汉小说,写了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人在世界上的形形色色的遭遇,它也与德国十六世纪的《奥伦斯皮格尔》和民间故事书的《浮士德》有着某些类似之处,然而它与它们又不相同,它突破了这类小说的范围。

《奥伦斯皮格尔》和《浮士德》都把许多故事集中到一个基本上是定型化了的人物身上,主人公的性格缺少发展,而《痴儿西木传》则不然,它描写了一个人由儿时直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它围绕的是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如何求得与社会的和谐,求得性格和道德的完美发展,也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

从作品的结构上看,它与史诗《巴其伐尔》相象,但更完整、更严谨,可以说是德国“发展小说”或称“教育小说”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作者通过对痴儿西木一生的描绘,忠实地再现了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德国社会;它不仅从整体上、从精神上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而且书中对几次战役的直接和间接的叙述,对士兵的烧杀抢掠,对人民的苦难的描写,都是符合历史真实的,小说中提及的一些人物也都实有其人。

作者丰富、庞杂的经历,战争期间的形形色色遭际,为他在塑造西木这一形象提供了厚实的生活素材,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切。

另一方面,他又用夸张的手法,写了许多虚幻的、怪诞的离奇故事,诸如魔鬼舞会,虱子的的故事,遨游地球中心,深入海洋底处等,这又使作品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反映了战争的灾难,同时也表达了战乱中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他抨击了成人的罪恶,士兵的暴行,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他颂扬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宁静的隐居生活和普通人的纯朴感情。

在小说的第三卷中,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尤比特的人的口,表达了希望不用干戈而用人格来感化世界,建立和平。在第一卷中,作者通过对再洗礼教派生活的叙述,为人类描绘出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这是作者理想中的未来社会,也是从反面对现实社会的抨击。

在当时作者自然是找不到一条道路,使人适应这个应当改变的社会,于是最后只有让主人公西木向这个世界告别,既然无力“兼济天下”,就只能以“独善其身”作为解脱。

小说的最后一章是一篇对社会的控诉书,主人公痛快淋漓地指陈时弊,称这个颠倒了的世界是不可救药的,是没有指望的。他虽则流露出悲观厌世之情,但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感。

《痴儿西木传》,无论是从它所反映的深度和广度上看,还是从艺术结构、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上看,都不愧是德国文学中的珍品;不仅在当时,也在后世,不仅在德国,也在德国疆界之外,它都受到了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