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年是指中国纪年665年,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麟德二年。
中文名
665年
中国纪年
唐高宗麟德二年
历史大事1
于志宁卒
历史大事2
唐拒吐蕃赤水畜牧之请

665年历史大事

于志宁卒

麟德二年(六六五),于志宁卒。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隋大业中弃官归乡里,率众于长春宫迎唐高祖入关,后从唐太宗征伐。贞观三年(六二九),累迁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志宁曾力排众议,以凉武昭王(李暠)非王业所因,不可以之为李唐七庙始祖,而应为远祖;又谏太宗,不可以功臣世袭刺史,而坏久安之道,皆被采纳。任太子左庶子,屡规劝太子承乾,及承乾败,独蒙勉劳。高宗立为皇太子,志宁仍任太子左庶子。不久,迁侍中。永徽年间(六五0至六五五),加光禄大夫,以黎阳县公进封燕国公,监修国史。时有李弘泰诬太尉长孙无忌反,诏令立斩,志宁上疏言告不属实,又言行刑宜待秋分,疏上从之。志宁后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六年(六五五),高宗废王皇后,长孙无忌等反对,志宁不敢言,以党附无忌,贬荣州刺史,转华州刺史。终年七十八,至上元元年(六七四)乃迫复为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志宁曾参与修礼、修史,及撰定律令格式、《五经义疏》、《新修本草》等。有《谏苑》三十卷,《于志宁文集》四十卷。

唐拒吐蕃赤水畜牧之请

龙朔三年(六六三)吐蕃占吐谷浑之地,遣使言吐谷浑之罪,唐高宗遣使降玺书斥之。麟德二年(六六五)正月,吐蕃又遣使入朝,请与吐谷浑复修和好,并请在河源赤水(今青海扎陵湖以西)放牧畜群。赤水本吐谷浑之地,吐蕃之请,表面为和亲,实则要求唐朝承认其对吐谷浑的兼并,因此,高宗不允吐蕃之请。

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

唐显庆二年(六五七)俘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灭西突厥汗国,统一西域,西突厥贵族不甘失败,一再叛乱。继龙朔二年(六六二)龟兹叛乱后,弓月部与疏勒部又叛。麟德二年(六六五)闰三月,弓月、疏勒勾结吐蕃共侵于阗。唐朝先后遣西域都护高贤、西州都督崔知辩及曹继叔率兵救援,大败之。

颁行麟德历

麟德二年(六六五)五月,颁行《麟德历》。此历乃秘阁郎中李淳风所撰。唐初采用傅仁均所定《戊寅历》,贞观初年,淳风上疏言此历之失共十八事,七条见纳。贞观十九年(六四五)九月以后,此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情况,至高宗时更疏阔不准。有鉴于此,淳风遂撰《麟德历》(又名《甲子元历》)。此历以隋刘焯《皇极历》为基础,加以增损,采用定朔法,废除古历中分章、蔀、元、纪的定历方法,确定总法一千三百四十,以此为分母计算回归年、朔望月和近点月的日数,以进朔法为临时变通之法,避免四个大月连续出现,废除闰周,直接以无中气的月分置闰月。时称精密,与太史令瞿昙罗所上《经纬历》参行。开元十六年(七二八)停止,历时六十四年。

百济与新罗同盟于熊津城

麟德二年(六六五)八月,百济扶余隆到达熊津城,(今南朝鲜公州),与新罗王金法敏刑白马而盟。龙朔元年(六六一),百济僧道琛等反唐,至三年(六六三),唐将孙仁愿、刘仁轨在新罗王金法敏的援助下平定反叛,重新控制百济局势,唐高宗乃授百济故王子扶余隆为熊津都督,遣还本国,安辑百济余众,并与新罗释旧怨,结和亲。两国约定:“长为与国,结好除怨,恭天子命,永为藩服。”此乃仁轨所作盟辞。歃讫,作金书铁契,藏之于新罗庙中。其后,仁愿、仁轨等还国,扶余隆因惧新罗,不久亦归唐京师长安。

张公艺九世同居

古代宗族制下,数代同居乃常见之事,然罕有九世同居者。张公艺郓州寿张(今山东东平县西南)人,九世同居,相处和睦。北齐时,东安王高永乐诣其宅慰抚旌表。隋开皇中,大使邵阳公梁子恭亦亲临慰抚。唐贞观中,太宗特敕加旌表。麟德二年(六六五),高宗封禅,路过郓州,又亲临其宅,问能够共居的原因,公艺书“忍”字百余,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日本第五次遣唐使来

麟德二年(六六五)十二月,日本(倭国)派守大石、坂合部石积、吉士岐弥、吉士针间等人送唐使回国,是为第五次遣唐使(或称送唐客使)。此前日本采取亲百济、高丽的政策,六六三年为救百济,在白村江与唐、新罗联军一战而败。次年,唐驻百济将领刘仁轨派郭务悰出使日本,日本疑仁轨旨在刺探日本情况,拒绝务悰入境。唐朝因尚未征服高丽,不愿与日本挑起更多争端,是年遂正式派朝散大夫、上柱国刘德高带领郭务悰凡二百五十四人出使日本。九月,至筑紫,进递表函。日本鉴于白村江之败及百济之亡,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以缓和两国关系,因此,特接待来使,并于十二月德高等返国之时,组成第五次遣唐使,经北路,护送唐使返唐。此次遣唐使在唐逗留二年,六百六十七年十一月回国。

废陕州铜冶

唐初除西北边境诸州外,天下诸州有铜铁之地,皆许私人开矿冶铸。陕、宣、润、饶、衢、信几州共有铜冶九十六处。麟德二年(六六五),废陕州铜冶四十八处。

665年通鉴记载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麟德二年(乙丑,公元六六五年)

春,正月,丁卯,吐蕃遣使入见,请复与吐谷浑和亲,仍求赤水地畜牧,上不许。

二月,壬午,车驾发京师,丁酉,至合璧宫。

上语及隋炀帝,谓侍臣曰:“炀帝拒谏而亡,朕常以为戒,虚心求谏;而竟无谏者,何也?”李勣对曰:“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三月,甲寅,以兼司戎太常伯姜恪同东西台三品。恪,宝谊之子也。

辛未,东都乾元殿成。闰月,壬申朔,车驾至东都。

疏勒弓月引吐蕃侵于阗。敕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将兵救之。

夏,四月,戊辰,左侍极陆敦信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处约、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并罢政事。

秘阁郎中李淳风以傅仁均《戊寅历》推步浸疏,乃增损刘焯《皇极历》,更撰《麟德历》;五月,辛卯,行之。

秋,七月,己丑,兖州都督邓康王元裕薨。

上命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法敏释去旧怨;八月,壬子,同盟于熊津城。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高丽亦遣太子福男来侍祠。

冬,十月,癸丑,皇后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礻氏,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发,至日,妾请帅内外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壬戌,诏:“封禅坛所设上帝、后土位,先用藁秸、陶匏等,并宜改用茵褥、罍爵,其诸郊祀亦宜准此。”又诏:“自今郊庙享宴,文舞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十一月,戊子,上至濮阳,窦德玄骑从。上问:“濮阳谓之帝丘,何也?”德玄不能对。许敬宗自后跃马而前曰:“昔颛顼居此,故谓之帝丘。”上称善。敬宗退,谓人曰:“大臣不可以无学;吾见德玄不能对,心实羞之。”德玄闻之,曰:“人各有能有不能,吾不强对以所不知,此吾所能也。”李勣曰:“敬宗多闻,信美矣;德玄之言亦善也。”

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问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馀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

十二月,丙午,车驾至齐州,留十日。丙辰,发灵岩顿,至泰山下,有司于山南为圆坛,山上为登封坛,社首山上为降禅方坛。

665年出生

3月2日——唐朝女政治家太平公主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