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于帝王家。这首帝王诗词出自顺治皇帝的手笔,也写出历朝历代那些“弃位出家”的皇帝心声。

历史上,一心想要皈依佛门、剃度为僧的皇帝实在不少。很难想象,有些人放着富甲天下的皇帝不做,非要跑到寺庙当和尚。以常人的眼光来看,或多或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拿“出家”作秀的南梁武帝萧衍

身为半壁河山的国主,有事没事便往寺庙里跑,龙袍一脱,换上袈裟,再让大臣花大价钱将自己从寺院赎回。一生奔走在建康皇宫与同泰寺的道路上,乐此不疲。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南梁萧衍。

萧衍,生于兰陵。公元501年率兵攻占建康,灭掉北齐建立梁朝。早年,萧衍笃信道家,称帝建康三年后,突然宣布自己改奉佛家,便下诏梁朝境内广建寺院。萧衍的虔诚程度达到无以复加,仅建康城内便兴建寺院五百多所。所以,唐朝大诗人杜牧曾赋诗讽刺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得便是梁武帝萧衍。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萧衍时期的梁朝,是整个历史上僧侣最幸福的时刻。僧侣人数多达十万之众,为了表示对萧衍的感谢,众僧侣集体给萧衍上“皇帝菩萨”的尊号。在他的极力支持下,僧侣吃的是油、穿的是绸。

一个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惯刀头舔血的日子,突然一反常态说自己悲悯苍生皈依佛门,你能信吗?你若是信他说的话,那就真的上当。萧衍之所以出家为僧,完全是为了“作秀”,标榜自己仁德的形象,绝非真的舍弃皇权,削发为僧。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梁朝北伐数次遭遇挫败。萧衍便想出奇招,一方面可以收拢人心,另一方面僧侣还俗必须用钱“赎身”,萧衍相当于和僧侣做大臣的买卖。

从公元527年到548年整整二十一年间,萧衍数次往返皇宫和寺院,单次做僧侣的时间平均不会超过三天。有一次,萧衍率领众臣前往同泰寺祈福,仪式进行到一半,他突然脱去龙袍要来袈裟穿上,然后赖在寺院不走。由于无法承受寺院的清苦,没待上三天又悄悄地回到皇宫。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公元529年,萧衍故伎重施。同样的剧本,相同的套路再演一遍。此次,萧衍居然坚持做和尚长达近两个月。大臣全部跪在同泰寺院内嚎啕大哭。最后,有人领会萧衍的用意,赶紧筹钱将皇帝赎回来。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长达近二十年。终于在公元548年,降将侯景发动叛变,将梁武帝软禁台城,可怜武将出身的萧衍,没有战死沙场,最后活活饿死在皇宫,结束自己“作秀”耍钱的一生。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厌倦皇家争斗,甘愿出家的唐宣宗

历史上,那些出家做和尚的帝王真不少见,萧衍这种类型的皇帝纯粹是拿江山当儿戏。大部分出家为僧的皇帝是迫于无奈,比如唐朝晚期的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外号“小太宗”,此人颇有才干,很有明君圣主的资质。很可惜,出生的时机不对,赶上唐朝有今没明的阶段。宣宗李忱的一生饱受坎坷,作为唐宪宗的亲儿子,李忱不是嫡长子,没有取得皇位的继承权。反倒是两个侄儿唐文宗和唐武宗承继大统。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唐文宗和武宗亲兄弟总是看自己的小叔叔不顺眼,经常派人将李忱抓来训示问罪,有时候会将他泡在粪池。唐宣宗实在无法承受羞辱,索性抛弃皇家富贵的生活,跑到寺院做和尚。

李忱出家后,深得方丈齐安的照顾,专门赐他法号琼俊。数年后,两个皇帝侄儿先后驾崩。众臣拥立李忱登上皇位,史称唐宣宗。宣宗皇帝依靠寺院度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光,迎来生活最光辉的时刻,他不忘方丈大师的照顾之恩,给寺院取名为“齐丰寺”。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与唐宣宗李忱相似的是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虽说史书记载,顺治皇帝是因爱妃董鄂不幸去世,为了爱情自愿出家,似乎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脚,依照清朝皇室夺嫡的传统,顺治皇帝应该是厌倦皇家的争斗,想远离红尘寻找清净。

后记

鼓清琴,倾渌蚁,扁舟自得逍遥志。经书千卷,古琴一张,对弈二人,置酒三杯。人生快意之事,莫过于此。此中奥妙,或许像文章开头时,顺治皇帝说的那样,有时候做皇帝不如做和尚清净自在。纵有琼楼玉宇千千万,翩翩孤影无人共舞,何似在人间。所以,咱们普通人应该庆幸自己的平凡,反倒省去很多富贵带来的高级烦恼。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顺治皇帝抛下富贵荣华毅然出家,原因为何呢?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顺治有两后、十五妃,但是他的婚姻生活非常卑微,他的两个皇后都是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并不喜欢这两个姑娘,而立她们为皇后只有一个目的,--联姻。既能联合又能控制强悍善战的蒙古族。

福临不喜欢孝庄太后为他挑选的两个蒙古姑娘,却喜欢上了同父异母弟襄亲王博木博果尔的福晋董鄂氏,也就是福临的弟媳妇,于是一时间宫中母子不和、婆媳不和、夫妻不和等各种矛盾激化。

关于董鄂氏,《清稗类钞》有一些记载。文中首先说:后董氏满洲人,父亲是大臣鄂硕,一积勋封至伯。在描写董鄂氏的善良、贤惠、勤俭、孝顺等美德的时候,写到“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恩惠,不以贵自矜。”而且她用的饰品,像簪子、耳环一类的,从来不用金银玉石制作,而是用动物的骨头兽角代替。她每次收到赏赐的时候,都会分给手下的丫环仆人一些,用来不会吝啬。董鄂氏绝不会干政,始终坚持“妇无外事”。

但是在顺治审批刑部呈报的处决囚犯奏章时,她会提醒说“民命之重,死不可复生,陛下幸留参稽之。”而对于朝廷政事,她也会推辞说“斯事良非妾所敢预”,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识大体。

早些的时候,董鄂氏长出入后宫,这个婚姻感情极其不幸运的福临,逐渐就跟自己的弟媳妇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后来不久就出现了董鄂氏出气打襄阳亲王的事,襄亲王忧愤而死,疑似自杀。襄亲王死后两个月福临就立董鄂氏为贤妃。

这件事在现在看起来好像有些不符合道德规范,但在入关之前的满人还保留着少数民族的旧俗,兄纳弟妻在他们看来不算多大的事儿。后来她为福临生了个儿子,虽然是第四子,福临却在诏书中称他为第一子。

福临在《端敬皇后行状》中也用了不少笔墨写董鄂妃的“孝”,“皇太后身体违和,董鄂妃朝夕侍奉,废寝食。”,“事皇太后左右蔼走,无异侍女。”

然而天妒红颜,董鄂妃生的儿子不满百日就夭折了,过了两年,董鄂妃也在22岁的妙龄香消玉殒,这个唯一能在压抑的生活下给福临带来些许安慰的女人也消失了,给福临帝留下了无穷的哀思。

顺治十七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清宫内突然沸反盈天。后宫中的皇太后和皇后都气得说不出话,原来是福临,在近一个月看似情绪安稳的福临突然宣布自己要剃发为僧,不听任何人阻挠劝说。其实福临早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四皇子的死本来对他就有非常大的打击,从那时起就有了出家的意思,而且在他睡觉的时候不允许有任何人待在屋里,不能闻到一丝气息,要么注定今夜无眠。

木陈忞说:“皇上是和尚转世,所以不忘禅门习气。”福临听了非常认真的说:“我想我前身的确是僧,每次来庙里,见到你们住的地方窗明几净,就徘徊着不愿离去。”福临再说着说着便想岁老和尚出家去。木陈忞劝他:“只顾个人修行是不够的,大乘教义,菩萨转成人间帝王宰辅,是让他们保持国土,弘扬佛法,这远远比一个人出家的作用大得多,所以皇上千万不要有出家的念头。”福临觉得他说得对所以才暂时放下了出家的念头。

董妃去世,对福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急火攻心,几乎快要发疯,几天后虽然看似冷静了下来,但人在金殿宝座上,心却不知飞向哪里。

退朝后,他整日和茚溪森、旅庵、山晓等僧人在一起,谈经论道。仅仅他自己就三十八次到他们馆舍亲访,到半夜才回宫,不知道福临怎样说服了茚溪森为自己剃度,当日举行。

众僧着法衣,两旁肃穆,福临虔诚地跪在堂前,头发已经剃去一半。这时殿外茚溪森的师傅玉林秀一声“住手!”来到殿前,太后、皇后紧跟其后,这才制止。

福临再次与茚溪森相见时,福临虽穿蟒袍,却光头秃发,两人不免相视而笑。福林说:“我想上古之人,只有释迦牟尼如来舍弃了王官而成正果,达摩亦是舍国位而为禅林之族。我想效仿他们,您看怎样!”结果又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说服了福临。

顺治十八年初,福临乳母死,福临请茚溪森来京操办法事,不料,第三天福临自己一病不起,待茚溪森赶到京城时,竟为这位知心天子亲自送行!

为何皇帝会弃位出家他们还想要什么原来富贵是种高级烦恼

古代的皇帝为何非要驾崩了才传位,早点退休享福不好吗?

古代的皇帝之所以驾崩了才会传位,主要是因为他们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因为他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宰,所以说这种权利是会让人着迷的,而且他们在位的时候一定会有着很多的对头,这些对头知道他在退位之后肯定会对他下杀手,所以说他们不敢。1、权力的力量


我们知道权力是最容易让人着迷和上瘾的东西,对一个皇帝来说一直这样,他是一个国家的君主,他拥有着一个国家最崇高的权利,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大权,所以说皇帝是有着非常崇高的权利的。这种权力非常容易让人上瘾,因为所有人都需要匍匐在他的脚下。我们都知道一个皇帝是需要有着仁慈的心和残忍的手段的,所以说这种高贵的感觉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皇帝并不是想退休,他们只是喜欢这种统领国家的形式而已。2、害怕自己退休后有人对自己不利


我们都知道皇帝如果想要统领好整个国家的话,那么就要平衡好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说他没有处理好的话,那么皇帝就是首当其冲的怨恨对象,实际上有很多人都是想要把皇帝杀掉的,但是因为皇帝是九五之尊,是天下的君主,有着无数的神话和传说,所以说他们不敢,如果皇帝退位之后,没有权利的话,那么很容易就会受到别人的威胁,因为他并不是那个皇帝的位置,就算他做了太上皇也没有实际的权利,所以说很容易遭到人的忌惮。综上所述,皇帝并不是不想早点退休,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是放不下权利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