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时代相对来说没有三国前期那么璀璨夺目,三国后期各国实力逐渐被拉开差距,最终吴蜀两国被灭,自从东汉末年以及三国以来的割据局面彻底结束,中国开始进入西晋的时代。那么当时蜀国和吴国投降之后,原本效力与他们的臣子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他们还能受到新任政权统治者的重用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蜀、吴灭亡后,西晋政权为巩固对两国的统治,针对两国的特点,对其降人做了有区别的安排。总体上来说,蜀、吴降人的政治地位因为国家的沦亡普遍降低,绝大多数仕途不畅、境遇悲惨。
西晋政权对蜀、吴的旧臣使用不同的政策,蜀汉都是寒族政权,所以司马氏政权强行迁徙蜀国旧臣、豪族3万余家;而吴国则不同,司马氏容许江东世家大族留居在故地而不北迁,以免他们作殊死的抵抗。如果冒然大量迁徙吴国旧族的话,就会受到诸多阻力,甚至还可能酿成动乱。
不论是被迁徙的,还是未被迁徙的蜀、吴降人都同样处在晋人的严密监控之下。一般说来,原来地位、声望越高的降人受到的监控力度也就越大。从维护统一角度,以上西晋政权针对蜀、吴立国特点制定的不同政策,还是比较成功的。
蜀、吴灭亡后,两国旧臣除了绝大多数被迁徙、免职、迫害,蜀汉名将廖化病死在迁徙途中。还有极少数人被留任,他们中有镇守边疆的蜀将罗宪、霍弋和吴将陶璜、滕修最为知名。 蜀亡之后,罗宪誓不做吴国俘虏,毅然站到中原王朝一边,并为之坚守永安,抗击吴人的进攻。罗宪用6个月的坚守永安,向司马氏证明了无论是忠心还是才干,他都是“监巴东军事”的不二人选。司马氏为表彰罗宪,特封他为“陵江将军,领武陵太守”。
霍弋、陶璜、滕修三人的情况与罗宪又有所不同。他们三人的管辖的区内有大量少数民族聚居。民族冲突不断,叛乱时有发生。除了出于安定边疆考虑外,司马氏留任三将或多或少还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选择。可以说霍弋在被留任后,不仅对南中的稳定做了贡献,还有效地牵制了吴军。而司马氏留任吴国降将陶璜、滕修于旧地也是出于战略考虑
以上提到的四位边将只不过是众多降人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归降后能保住政治地位,是由上述特殊条件决定的。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降人来说,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国家的灭亡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
《后贤传》记载:蜀国名勋之后的命运就更加悲惨了,他们东迁后很多人沦为奴隶、官妓,经常受到北人的歧视和侮辱! 或许做的实在过分,泰始五年司马炎才下诏:天下美好的道德是统一的,怎么能因为彼此对立就不同看待呢? 应赦免他们,让他们做个平民。”——(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哉,宜免为庶人——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
当时西晋的统治集团,主要由北方世家大族组成。从政治上说 , 他们自认是天命所归,从军事上说,他们是征服者和胜利者。在他们看来,让这些降将恢复平民之身,不过是一种怜悯和施舍而已。因为,无论是从利害关系还是从感情上而言,西晋统治者都不允许他们在政治上有较大的作为,岂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