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是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开国皇帝是刘旻,在山西太原定都,共28年。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弱小,但赵匡胤几次出兵进攻北汉,都没能将其拿下。979年,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因为北汉是依附契丹建立,所以还有支援北汉的辽军,但此次战役宋军势在必得,最后迫使北汉末帝刘继元投降,这才将北汉彻底灭亡。为什么北汉这样一个弱国会如此顽强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5代10国时期,有两个政权的实力最为羸弱,分别是荆南和北汉。当初为了将北汉政权消灭,柴荣与赵匡胤曾先后率领王朝将士与之对峙,但二人都没有取得较大的功绩,使得这样一个小国整整存在了28年,那么实力羸弱的北宋在当时是如何抵御后周与北宋的进攻呢?今天我们所介绍的主要内容就是有关于这一方面的,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吧。
在951年,后汉的将领郭威在经过种种部署与准备工作下,成功建立了后周政权,当这一消息被刘崇得知后,其表现的十分愤怒,因为其是后汉统治者的弟弟,他做出如此的举动,和抢夺自家的江山几乎没有任何分别,偏偏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其的儿子也被郭威所击杀。这可谓彻底激起了其的怒火,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他立刻决定在太原当地建立北汉政权,与之进行正面交锋。
在当时北汉所拥有的地盘很小,只有区区13个州,王朝内部常驻的人口也只有3万余户,所有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足4万余人,他们与实力雄厚的后周相比,可谓存在着较大的出入。为了能够成功覆灭后周,完成自己的目标,他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决定开始寻找外援。
他将求援的目光投向了北方,
北汉的地盘很小,只有十三个州,仅三万五千二百余户,全国能调动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但是北汉的敌人后周却很强大,为了对付后周,刘崇只好寻找外援,他把目光投向了北方,以丰厚的财产来换取契丹的援助,为了得到对方更大的支持与援助,他甚至不惜与之结为父子之国。
在得到一定的支持后,他立刻有了底气,不断对后周展开攻势,但是没想到在与之对峙的多场战役中,他都没有占据丝毫的上风,反而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让他感到异常烦恼,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终于在954年,郭威因为身患重病、难以医治而不幸离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表现得十分高兴,认为这就是一次合适的进攻机会。
于是他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决定再次向后周发动进攻,但是他没有想到,后周新一任的统治者柴荣更为难缠。在这场战役中,柴荣多次根据王朝所处的局势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与准备工作,使得北汉再次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最终刘崇所率领的8万将士,只剩下了不足百人。
而在这种情况下,柴荣则率领手下将士趁势追击,最终甚至逼到了太原城下,在长达两个月时间的围攻下,北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眼看着城池就要被攻破时,辽国便派遣将士前来援助,而面对这一支队伍,柴荣则显得有些难以抵御这般猛烈的攻势,为了避免王朝因此而遭受巨大的损失,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退兵。
在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赵匡胤成为了后周新一任的统治者,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决定先将北汉解决。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他在969年率领手下的将士对北汉发起了攻势,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从战役之初,他们就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但后期因为遭受北汉的顽强抵抗,导致这场战役持续了很长时间,因为长时间的征战以及当地天热多雨,导致宋王朝的很多将士都腹泻的疾病,也正因为如此队伍的战斗力极具缩减,再加上当时辽国增派了援军,为了避免王朝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好选择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