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节之前的一场绵绵秋雨之后,增添了几分秋意的香山脚下,一座新式中国建筑风格的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式开放。开棺的第一天的上午,就已经有众多来自中关村、海淀街道、万寿路街道等等数百名群众前往参观。在1200件文物讲述砥砺“赶考”路,回首来时路,立圆梦志向。
“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候,我特意带着家人来参观,看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大家’如何筹建,我希望让女儿从小了解历史,感受到祖国的变化,让她能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站在馆外,观众余年说,来参观的路上我就通过新闻报道做了“预习”,这四梁八柱的雨棚造型寓意着党中央在香山为新中国搭建四梁八柱。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28年的奋斗历程。她一开口,瞬间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聆听。
进入展厅,《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按历史脉络,按“进京‘赶考’”“进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5个部分,通过800多张图片、报照、地图、表格和1200多件实物、文献和档案,全景式生动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
开国大典的多媒体景观前,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建设科工作人员王雁鸿久久驻足观看。“看,人民解放军走过天安门前了,步子走得真整齐”“刚刚组建的人民解放军空军14架战斗机、轰炸机飞过来了,听,这是飞机发出的轰鸣声”隔着一面玻璃墙,墙外的观众仿佛回到墙内的时空,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时的无比荣光。王雁鸿加入中国共产党20多年了,她说,我的工作是要和社区百姓沟通好,参观展览让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通过实际行动,以百姓心为心,做好本职工作。
70年前的10月1日,两位身在美国的中国人也是万分激动。他们是钱学森夫妇,就在那年的中秋节,他们心中萌发了一个梦——回到祖国去,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此后,他和妻子历经千难万阻回国,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讲解员娓娓讲述着70年前的那个异国中秋节。
70年,换了人间。开国大典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两个大红灯笼成为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在展厅里亮相。早在1994年,悬挂了45年的大红灯笼被替换成折叠式的新式灯笼。“通过展览,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海淀区区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陈里宁说,海淀区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开展单位,纪念馆开放首日,海淀区29个街道和8个工委的群众干部就赶到这里参观。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北京奥运会、“玉兔二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一张张照片前,大家驻足观看。“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值得骄傲的瞬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很自豪。”陈里宁说,未来,我们会更充分的利用好香山红色资源。
“我们希望通过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历史来反映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人为新中国奠基的史实,亮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永远在‘赶考’路上的精神。”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唐开文说,纪念馆的每一名员工都会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初心,让更多观众可以通过参观,熟悉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伟说,香山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首站,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的转折地,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收官、社会主义建设开局之地。“这里蕴藏着老一辈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奋斗的精神,这儿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
又逢一年中秋佳节,一位观众参观完展览后,由衷的说:“我们缅怀这段历史,更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