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普通百姓家,晚辈见到长辈自然是要行礼的,以表示对长辈的尊重,但是在皇家,这种情况可能会不一样,比如一个女子入宫成了皇妃甚至皇后,那么见到她的家人,即便是长辈,可能也是要向她行礼的,这是地位尊卑的规矩。那么,如果是同一个爵位的两个人,一个是皇帝的儿子,一个是皇帝的兄弟,那么他们见面又是谁先行礼呢?
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就好像《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时候,整个贾府都需要对元妃行礼,包括元春的父母祖父母,这是封建社会的君臣之礼。
然而,也有不同的情况——皇帝的儿子是皇子,皇帝的兄弟是先帝的皇子。莫说是爵位相同,就算皇子们的爵位高于皇叔,皇子也需要对皇叔们行礼,这是人伦纲常。
封建社会等级非常森严,按照地位高低,地位低者需要对地位高者行礼。然而这也是正式场合,以皇帝为例,论君臣,任何人的地位都在皇帝之下;论亲缘,皇帝的长辈们终究都是长辈,私下里还是要守长幼尊卑。汉献帝刘协称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刘备一声皇叔,也是这样的道理。
一般来说,皇帝的兄弟们,如果不是获罪除宗籍、去名玉牒,都会封王赐爵,而且大多都是比较高等的爵位。
然而皇帝的儿子们,一般在皇帝尚且在位的时候都不会轻易封爵,就算赐爵也是比较低的那种,像是亲王、郡王之类的爵位不会轻易册封。所以也就很少有皇子的爵位高于皇叔的情况。就算皇子们与皇叔的爵位相同,那么也是按照长幼尊卑来行礼,毕竟皇叔们都是先帝的儿子,皇子们是当今皇帝的儿子。如何论君臣?不能论的话那就按照尊卑长幼。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储君。如果皇帝的儿子明确被册立为储君的话,那这个皇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是未来的“君”,这样的地位是任何王爵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无论爵位高低与否,侄子向自己的叔叔伯伯行礼从来都是天经地义。
中国封建社会非常讲究礼法尊卑的,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常见的协调问题。
首先,按中国礼法,君臣之道是重要的人伦,臣子见到皇帝要行礼。但是,这个君臣的人伦并不是完全碾压和排斥其他人伦。比如皇帝对自己的父母(皇太后,以及主动退位的太上皇),肯定是要行礼的,而太上皇和皇太后不必行礼。这里,父子的尊卑实际上压过了君臣的尊卑。而其他一些关系,例如皇帝的哥哥、皇帝的叔父、皇帝的老师等,他们见皇帝固然要行君臣之礼,皇帝见他们也要行兄弟、叔侄、师生的礼。所谓于公为君臣,于私为兄弟、叔侄、师生,两不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皇帝,见到他的长辈也是要行礼的。更何况,如果只是皇帝的儿子和兄弟,而且爵位一样(比如都是王),那么皇子多数情况下,确实应该向同样拥有爵位的叔父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