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古典名著,但是有一点和四大名著当中另外三本不太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虽然知道故事大概的背景,却不知道里面那些“皇帝”究竟是谁。另外三本都很明确地用到了真实历史上的人物,包括皇帝,但是红楼梦没有,这也就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么,红楼梦中的皇帝究竟是谁,是否有一些依据可以拿来证明呢?
1.《红楼梦》创作中不仅隐去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将故事本身的真实面目隐去,即所谓甄士隐也,代之以假语村言,亦所谓贾雨村也。作者在创作中故意这么一隐藏,必然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以后的读者能否真正读懂这本书,能否正确理解书中的思想内容?因此,作者在开卷第一回就不无担心地发问:“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所隐去的真人真事可谓多矣,其中最重要的人和事,大概莫过于元妃省亲,及其批准其省亲的那个皇帝了。
正确考证分析这个皇帝的真实身份,对于正确理解《红楼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从《红楼梦》书中交待的内容看,这个皇帝应该有三个至为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当今皇帝的父母还在,也就是“太上皇、皇太后二位老圣人”仍在,皇帝准许妃嫔家属省亲,自己不能作主,还要启奏“二位老圣人”批准。其二是当今皇帝“以孝治天下”,认为“世上至大莫如孝字”,自己率先垂范,“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感到尚不能略尽孝意。其三是太上皇、皇太后两位老圣人,“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这应当是对当今皇帝的总体评价。
2.我们不妨就从这三个基本特点出发,去推测这个“当今”皇帝究竟是谁。首先,必须搞清清朝哪一代皇帝的头上有太上皇和皇太后。查清宫十二朝,真正的太上皇只有一个,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晚期,倦于朝政,以居皇位时间不能超过其祖父圣祖仁皇帝为由,将皇帝宝座交给儿子嘉庆,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乾隆退居太上皇位子是乾隆六十的事情,其时《红楼梦》早已问世,所以书中描写的太上皇不可能是乾隆皇帝,只能是乾隆以前的某位皇帝。
乾隆以前除了尚未入关的努尔哈赤、皇太极不算,从顺治入关起,一共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按理说这三位皇帝登极时父亲都已经去世,也不可能有什么太上皇,但其中顺治皇帝却是个例外。顺治是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不能秉政,真正的皇权掌握在孝庄皇太后和“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手里。从实际情况上说,这“二位老圣人”是可以称为事实上的“太上皇”和皇太后的。
摄政王多尔衮并未当过皇帝,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之间也并非夫妻,怎么能称他们二人为“太上皇、皇太后二位老圣人”呢?皇帝在大事小情上为什么要“启奏”这“二位老圣人”批准呢?实际上,多尔衮在世期间,虽无太上皇之名,却有太上皇之实, 顺治皇帝要尊称他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给他上的封号是“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义皇帝”,承认他是事实上的皇帝。既然顺治皇帝要称其为父亲,又承认其皇帝身份,事实上也是最高摄政者,当然可以视为太上皇了。
3.说到“太上皇、皇太后二位老圣人”,就不免要联想起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间的暧昧关系。这方面有很多民间传说,尤其是“太后下嫁摄政王”之说,在清初盛传于世。南明时期重要抗清将领兼著名诗人张煌言(字苍水)有《建州宫词》十首,其七云:“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迎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后世学者对于太后是否下嫁摄政王问题争议颇多,不能以此作为史学证据。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当时太后是否真的下嫁了摄政王,而在于《红楼梦》创作时民间是否真的有太后下嫁摄政王的传说。《红楼梦》是小说,不是史书,作者不要求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只要有传说,就有了写入书中的创作素材,小说中的多数内容都是捕风捉影的产物,不独《红楼梦》如此。
其次是必须搞清楚清朝究竟哪个皇帝是“以孝治天下”的。顺治、康熙、雍正三个皇帝在位时都标榜一个孝字,但认为“世上至大莫如孝字”,自己率先垂范,“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感到尚不能“略尽孝意”的,只能是顺治皇帝。顺治这个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儿皇帝,前期受“皇父摄政王”控制,后期受孝庄皇太后控制,有名无实,日夜看“太上皇、皇太后二位老圣人”脸色行事,欲想不孝,其可得乎?笔者在《“色健茂金萱”为什么是“颂圣”》一文中,曾考证顺治为了孝敬皇太后,曾亲撰“萱瑞诗”三十首上寿,亦是明证。
4.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清帝所有陵寝中,只有顺治皇帝的陵墓称为孝陵。因与南京明孝陵重名,所以后世一般称其为“孝东陵”。一个皇帝死后以一个“孝”字盖棺论定,可谓一生“以孝治天下”。该陵内埋葬的除了顺治皇帝外,还陪葬了28位皇后和妃嫔。其中有孝康章皇后(康熙帝生母)和人们议论颇多的孝献章皇后--董鄂氏。孝陵始建于1661年(顺治十八年),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体工程告竣。由于清代早期实行火化,所以孝陵地宫中只有这些人的骨灰。同时由于顺治出家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认为孝陵地宫内只有顺治皇帝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一只鞋。这也就成为孝陵在东陵诸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原因。
考清朝十二帝的庙号,唯有顺治皇帝的庙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符合《红楼梦》书中所说的“二位老圣人”称赞当今皇帝“至孝纯仁,体天格物”的说法。“至仁纯孝”与“至孝纯仁”不过颠倒两个字而已,意思完全一样;那个“体天”二字,可是顺治庙号独有的,清朝十二帝庙号中都有一个“天”字,什么“承天”、“应天”、“合天”、“敬天”、“法天”等等,唯独顺治的庙号是“体天”。因此,《红楼梦》书中说太上皇、皇太后称赞当今皇帝“至孝纯仁、体天格物”,还真的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有可靠根据的。
顺治皇帝去世时,孝庄皇太后尚健在,顺治的庙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就是孝庄皇太后钦定的,这个庙号实际上就是孝庄皇太后对顺治皇帝一生的盖棺论定。因此,《红楼梦》书中说“太上皇、皇太后”称赞这个当今皇帝“至孝纯仁、体天格物”,也是有根据的。
5.由此,我们还能推断出一个结论,就是《红楼梦》的创作时间,必然在顺治皇帝去世以后,因为不论是庙号还是陵寝命名,都必然是皇帝身后之事。《红楼梦》作者既然能够根据顺治庙号和陵寝描写“当今皇帝”,其时间必然在“当今皇帝”驾崩之后。
《红楼梦》所写的“元妃省亲”,实际上是借省亲写皇帝南巡,这个南巡的皇帝不是顺治,而是他的儿子康熙。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既然说是这个“至孝纯仁”的皇帝批准宫中妃嫔省亲,省亲者元妃代表的又不是这个皇帝,而是他的儿子,这不是自相矛盾么?实际上,《红楼梦》作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矛盾,在书中描写元春被封为贵妃,贾政进宫谢恩时,特意加了一笔,谢恩后贾政又往“东宫”去了,“东宫”就是指皇太子的居所。 刘心武先生根据这个“东宫”二字,推论出那么多有趣的故事。其实哪有那么玄妙,作者不过是为了解开“当今”和“元妃”所代表之人物之扣,虚陪一笔罢了。
《红楼梦》书中元妃省亲的故事,实际上是按照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中,巡幸杭州西溪山庄的场面创作的。这在笔者的《土默热红学》及其续集中有详细论述,这里就不重复了。顺治年间和康熙早中期,正所谓清朝初期,也正是前明遗老遗少眼中的“末世”。《红楼梦》作者洪昇正是出生在“末世”、成长在“末世”、毁灭在“末世”的江南世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创作《红楼梦》的目的,就是抒发胸中郁结着的国殇家难“末世情结”。明确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和欣赏《红楼梦》,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