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公元前145年
- 外文名
- 无
- 事件
- 立皇子舜为常山王
- 又名
- 即中五年
公元前145年简介
公元前145年,即中五年,以中国传统纪年法干支纪年计算应称丙申。这以年汉武帝刘彻满12岁;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出生;汉景帝实现诸侯藩国改制,更新官制。
公元前145年大事记
公元前145年-汉朝大事记
立皇子舜为常山王,以《诗经》博士韩婴为王子傅。
5月,封王皇后兄王信为益侯。
8月,易诸侯国丞相改名为相,从此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民。由汉廷为置长安。
匈奴东胡王卢它之(其父卢绾原为刘邦重臣,封燕王)来降。景帝封之为亚谷侯(封邑在河内郡),封户1500。对匈奴归降者封侯的做法,以此为始。)
西汉采用分封诸侯王与设置郡县之制并行。功臣、宗室大者封王,小者封侯,掌治其国。有太傅,辅佐诸侯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省其员。武帝以后王国大体如郡,侯国大体如县,由朝廷派相以理行政,其地位与郡守或县令相当。公元前145年,景帝颁布了新的官衔制度,地方诸侯王的丞相将由中央直接任命。并且大大减少了诸王的朝臣和随从的数目。其他还有一些未实行的制约诸王的制度,在武帝的时候也得以实施。
公元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番国管理体制的改变,这时的长沙国辖地大为缩小,已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罗、下隽、益阳、连道、湘南、安成、丞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公元前145年-西方世界纪事
1.公元前145年,罗马人占领奥萨城达城,到公元450年,罗马人占据该城达600年之久。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后地中海地区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特大地震,3座古城中的布雷撒和莱普蒂斯在这次地震中被彻底毁灭,唯有奥萨古城幸免于难,虽然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但整座城市还是存在,历经沧桑,发展成为的黎波里市。
2.公元前约145年,罗马共和国中心地带的公民生活主要是围绕着“论坛”,这里有露天会场,讲台,和政府的各种建筑。每天,罗马人都到“论坛”获得最新新闻。
3.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约观信徒与世俗协约观者的分离。 犹太人认为《圣经》真经结束于罗马人统治地中海东部的历史时期。公元前145年,哈斯蒙王朝时新独立的犹太支派纳西的西蒙和人民(马卡比族人),在后圣经时代的第一部犹太立宪性圣约开创了那个时代。西蒙之约创建了历经三代人之久的独立犹太国。但公元前63年,由于庞培强制朱迪亚接受罗马的宗主国地位,它毁灭于罗马的干预之下。
公元前145年-生卒纪事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冯翊(pingyi平意)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西南)人。公元前145年,及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为公元前135年),他出生在一个仕宦的家庭。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汉代的太史令,主要掌管夫文星历、占卜祭祀、文书记载等事情,属于比较一般的职司。然而,司马谈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学、易学和黄老学,是一位著名的学问家。他写过《论六家要旨》的学术论文,将古代的学术思想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对各家的优缺点进行过评论和总结,其中对道家思想尤其推崇。司马谈崇尚道家,与当时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显然是针锋相对,独树一帜。他是一位敢于坚持己见的思想家。司马迁在这种家学的熏陶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大茅君茅盈
相传,大茅君茅盈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十月初三日,于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三月十八日得道升天。江苏省茅山以奉祀三茅真君著称于世,其进香之香期为农历之正月至三月,当系大茅君得道之时日为进香之高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