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1885年
- 传统纪年
- 清光绪十一年
- 大事
- 倡导日本要“脱亚入欧”的思想。
- 史料记载
- 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之战
- 性质
- 传统纪年
1885年大事记
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倡导日本要“脱亚入欧”的思想。
第12届世界博览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展开。
海勒姆·马克西姆(Hiram Maxim)发明机关枪。
刘铭传任首任台湾巡抚。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宣布发现遗忘曲线。
1月9日——日本与朝鲜签定汉城条约。
1月26日——苏丹起义者攻克喀土穆。
3月4日——格罗弗·克利夫兰当任美国总统。
4月4日——中法战争停战协定签定。
4月18日——李鸿章与日本参议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6月1日——何子渊创办的美式六年制雨南洞小学开学,是中国现代教育的滥觞。
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天津条约。
6月19日——自由神塑像从法国运抵纽约——法国为庆贺美国独立一百周年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
10月——清政府下诏在台湾设立行省。
11月7日——太平洋铁路建成。
11月10日——第一辆摩托车在德国问世。
12月22日——伊藤博文就任日本第一任首相。
1885年史料记载
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之战,是中法战争期间清军和法国侵略军进行的一次战争。19世纪50年代,法国在远东积极推行殖民政策,多次武装侵略越南(中国属国)。1862年,法国吞并南圻(越南南部)诸省,70年代又把魔爪伸向北圻(越南北部),不但要把越南变成他们的殖民地,而且企图由此打开通向中国云南、广西的大门。 在越南陆战战场,由于黑旗军横梗在北越通往中国云南的路上,所以法军把主攻方向放在广西方面。广西方面的清方主将、广西巡抚潘鼎新采取逃跑主义,于1885年2月下旬自动放弃谅山,逃进镇南关,法军乘机侵入了广西境内,形成严重局势。
2月25日,70多岁的老将冯子材受命帮办广西军务,率部进驻凭祥,被众将推为前敌主帅。
3月上旬,清军集中90余营、4万余官兵,在镇南关至龙州地区组织防御。
3月11日,冯子材接到密报,法军将出扣坡,袭艽封,攻牧马,绕过镇南关,切断唐影松、马盛治两军归路。
3月13日,法军到达艽封,清军有备,法军惊走。同日,清军到扣坡,拦击法军,法军被迫退回文渊。
3月18日,法骑兵进攻扣坡,又遭痛击,狼狈逃窜。法军迂回威胁龙州的企图被粉碎。
3月19日,冯子材又得知法军定于22、23日入关攻取龙州,便先发制人,于21日夜率军袭击文渊之敌。
3月22日天亮后,冯子材又调来扣坡之军一部,从西面进攻。自晨至午,毙伤法军多人,重创敌军精锐。午后,清军各部撤回原地。23日晨,法军第2旅旅长尼格里率军进攻清军关前隘阵地。
24日晨,尼格里派军一部,利用大雾作掩护,迂回偷袭大青山顶峰,企图控制东岭制高点,然后前后夹攻击溃清军。由于地形复杂,无路可行,这部法军费了5个多小时毫无结果。而尼格里却以为偷袭成功,命令炮队掩护111团1营正面攻击长墙守军。于3月29日克复谅山。 法军谅山败退,法国震惊,法相茹费里被迫下台。同时,清廷也不想把战争坚持下去,决定“乘胜即收”。双方于4月4日在巴黎急促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6月9日《中法天津条约》正式签字。结果由于清王朝的腐败,反而使法国得到了战场上没得到的东西,在战争史上出现了一个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奇特局面。
1885年出生
1月21日——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1948年逝世)
2月13日——贝丝·杜鲁门,美国第一夫人。(1982年逝世)
2月24日——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将军(1966年逝世)
4月13日——卢卡奇,匈牙利哲学家,文艺理论家(1971年逝世)
4月25日——古贺峰一,日本海军将领。(1944年逝世)
7月9日——罗美珍,原中国十大寿星第一名。(2013年逝世)
9月11日——劳伦斯,英国作家(1930年逝世)
10月7日——玻尔,丹麦物理学家。(1962年逝世)
11月9日(公历,合儒略历10月28日)——赫列布尼科夫,俄罗斯诗人(1922年逝世)
11月11日——乔治·巴顿,美国将军(1945年逝世)
11月12日——李彩容,“世界第一寿星”(2005年逝世)
11月30日——马占山,抗日将领(1950年逝世)
1885年逝世
1月26日——查理·乔治·戈登,英国军官(出生1833年)
5月22日——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维克多·雨果
,法国作家(出生1802年)6月11日——孤拔(Amédée Courbet),法国海军中将,远东舰队司令,《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两天即因病或因伤死于澎湖马公。
7月1日——斐林,德国化学家。(出生1812年)
9月5日——左宗棠,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出生1812年)
12月6日——胡雪岩,清朝后期著名红顶商人(生于1823年)
1885年历史记载
镇南关大捷
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法军大举进攻越南谅山,后一起闯入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冯子材率王孝祺、王德榜、苏元春等部在镇南关的关前隘筑长墙、掘壕沟,部署兵力。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初七日,法军统帅尼格里率兵二千余人分三路直扑关前隘,被苏元春、王孝祺等部击退。初八早晨,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奋勇当先,率军抗敌,夺回了关前隘的东岭、西岭。越南义民千余人前来助战。法军三面受敌,败逃关外,退回谅山。十四日收复谷松、观音桥等地,法军只得退回到北宁、河内。是役,法军死伤二百八十七人。十五日,法军败讯传到巴黎,茹费理内阁被迫辞职。清朝政府却乘胜求和,命前线清军限期撤回境内。
临洮大捷
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八日,冯子材率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的同时,在北越西线,岑毓英率滇军、刘永福率黑旗军在临洮大败来犯的法军,并乘胜克复广威、黄岗屯、鹤江、老社等十数州县。
中日订立《天津会议专条》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光绪十一年(1885)正月二十八日,日本全权大臣尹藤博文抵达天津,同李鸿章谈判关于“甲申政变”后的朝鲜问题。从二月十八日到三月初一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先后举行六次会谈。三月初四日,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共三款: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日后朝鲜若有变乱或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派兵,彼此应先行知照,事定仍即撤回;两国均不代朝鲜练兵。
《中法新约》签订
《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又称《李巴条约》。光绪十一年(1885),正当中国抗法斗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清政府却乘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下令前线各路清军限期撤兵。三月二十九日,清政府指派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和法国政府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Jules Patenotre)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四月二十七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主要内容为:一、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二、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在此设立领事,并准法商居住;三、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进出口货物的商税;四、中国日后建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五、法军撤离台湾、澎湖。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中国云南和广西地区。
中英订立《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初七日,曾纪泽与英国外相沙里斯伯利(Lord Salisbury)在伦敦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鸦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正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
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初六日,清政府为收回海军统一指挥权,在北京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以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大臣,庆郡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会办,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实权仍由李鸿章掌握。李利用海军衙门整顿海防名义,大力购置外国船舰,并将南洋及福建水师较好的船只都拨到北洋,以扩充北洋海军;又在“以利海防”名义下,管理开办铁路事务。光绪十四年(1888)编成北洋舰队,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设置了提督、总兵等海军官职。海军经费原定每年四百万两,李鸿章为向慈禧太后和奕譞献媚,同意将海军经费移建颐和园之用。光绪十四年(1888)以后,便不再添置新舰。光绪十七年(1891)以后又停止购买军火。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遂将海军衙门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