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皆有一死,戴着眼镜、拿着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的精英也难逃在地下腐烂的结局。不过,大多人都不愿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很多人相信存在某种形式的来世生活。还有少数人认为存在一个中间地带,人死后既不会在地下腐烂,也不会下地狱,而是会游离在人世间,时不时吓吓他们的孩子,或在自己被谋杀的凶宅里吓吓新搬来的住户。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指出,近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自己见过鬼。考虑到我们对古人的其它信念总持鄙夷态度(比如放血疗法),这个比例颇令人吃惊。在本文中,我们请来了几名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你还将了解到,大脑有许多令我们误以为见了鬼的欺骗手段,也许你还会纳闷见过“鬼”的人怎么这么少呢。
克里斯托弗·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伦敦大学反常心理研究中心创立者
大多数以为自己见了鬼的人其实并没看见任何东西。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比这还要模糊,比如声称有非常强烈的、身边存在“某种东西”的感觉。有些痛失亲人的人会认为自己闻到了逝者生前爱用的香水、或者常抽的香烟。
如果你说这都是幻觉,别人往往以为你是说他们疯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非医学界人士中,产生幻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都可能会产生幻觉。
我们对睡眠麻痹现象尤其感兴趣,即所谓的“鬼压床”。这种现象十分常见,约8%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基本的鬼压床。还有些人群,如精神病患者和学生等,经历该现象的概率则高得多。
基本的鬼压床是指,你处于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也许即将睡着,也可能即将醒来,这时你出现了暂时性的麻痹现象,可能要过几秒才能脱离这种状态。多数情况下,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让人有些不爽罢了。
但对少数人来说,这种经历引发的症状会令人惊恐不已,比如强烈的、身边有鬼的感觉。就算你看不见、也听不到房间里的动静,你还是感觉有东西在那里。你也许还会出现幻觉,比如听到说话声、脚步声、或机器运行的声音,可能还会看到暗影在房间里穿行,或见到光线、巨大的身影等等。你还可能产生触觉上的幻觉,如感觉有人抱着你、或有人在你脖子后面吹气等。要记住,在经历这些感受时,你根本动弹不得。
因此,如果有些人从未听过睡眠麻痹这个科学和医学概念,在产生了上述经历后,难免会将其解释为某种超自然力量。并且由于这种经历十分普遍,只要一小部分人经历了睡眠麻痹,就会产生五花八门的超自然解读。
迈克尔·尼斯(Michael Nees)美国拉法耶特学院人类因素、感知与认知实验室、心理学院助理教授
我们对世界的现象体验——即我们相信自己见到和听到的东西——是由我们从外界获得的有限、不完整的输入不断构建起来的。落入眼中的光线、传到耳中的声波可能来自多个光源和声源。例如,昏暗房间角落里的模糊人形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个鬼,也可能只是一件挂起来的外套。为避免混乱,我们会主动构建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而这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偏见和期待。有时我们的感知并不能精确反映真实世界的情况。幻想性错觉(Pareidolia)就是一种常见的误解行为,指人们将某个随机的(因此不具有特定意义的)事件解读为一次具有意义的事件。例如,人们常将随机组合的物体看成人脸,甚至常有人声称在面包片上看到了耶稣的面庞。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也许更倾向于将模糊不清的刺激物看成人类、或类人物体,因为辨别其他人的存在具有适应性意义。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其他人类格外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按照这一理论,假警报(将随机出现的非人类物体错当成人类)造成的伤害比漏发警报(没注意到周围有他人存在)小得多。因此在不确定时,我们的感知系统更可能将某件物体认成人类。
有一些研究显示,相信超自然力量的人尤其容易将人类特征赋予模糊不清的刺激物。此外,在周围环境阴森瘆人时,人们也更容易把此类刺激物解读为鬼魂。
尼尔·达格纳尔(Neil Dagnall)与凯斯·德林克瓦特(Keith Drinkwater)尼尔·达格纳尔为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应用认知心理学准教授,研究反常心理与认知心理。凯斯·德林克瓦特为曼彻斯特都会大学高级讲师。
有些人相信在肉体死后,灵魂仍可存活。在这一前提下,看见鬼便可证实“死后生命”的存在,使人们感到安心。
还有人用环境因素来解释这一现象,如电磁场和超声波等。加拿大神经科学家迈克尔·佩辛格(Michael Persinger)证明,将大脑颞叶暴露在变化的电磁场中,可使人产生类似闹鬼的体验(如感觉身边有鬼、感受到上帝的存在、觉得有人在触摸自己等)。
毒性物质也可使人产生闹鬼的感觉。毒理学家阿尔伯特·唐尼(Albert Donnay)提出假设称,持续暴露在某些物质下(如一氧化碳、甲醛、杀虫剂等)可使人产生类似闹鬼的环境。肖恩·罗格斯(Shane Rogers,民事与环境工程副教授)也报告称,有毒菌类引发的幻觉也可激发见鬼的错觉。
奥拉夫·布兰克教授(Professor Olaf Blanke)近日证明,这种幻觉可能由迷失认知方向感导致,尤其是感觉运动信号。在他的研究中,受试者眼睛被蒙住,然后双手在身前做出种种动作。一台机器人站在受试者身后,实时模仿受试者的动作,同时触摸其背部。由于机器人的动作完全同步,受试者便适应了这种空间差。然而,受试者动作与机器人触摸之间的时差会使其丧失方向感,同时产生强烈的“闹鬼”的错觉。
特伦斯·海因斯(Terence Hines)美国佩斯大学神经学教授,《伪科学与灵异现象》( Pseudoscience and the Paranormal)一书作者
人脑善于识别规律。如果你置身荒郊野外,听到身后有动静,最好将其想成一头接近你的狮子或老虎,即某种具有实体、带着目的而来的东西。因为假如它有自己的目的,你只要跑掉就没事了。就算你背后空无一物,你跑几步也没什么损失。可见我们进化出了所谓的“假阳性”思维模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还有一种解释和人们的预期有关。关于这一效应,研究人员开展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实验。几年前,我的一名学生带一些人去了当地的墓地。他们先是被带到一块墓碑前,被告知这是一名老人的坟墓,他在72岁时无疾而终。大家都不觉得瘆人。当时已经是半夜,但他们并没有任何怪异的感觉。而在另一晚的同一时间,他们被带到另一块墓碑前。据说埋在这里的人是一个少女,因为被男友抛弃而自杀,而那一天正是她的忌日。结果人们吓坏了,声称自己看见了她、或是听见了她的声音。这都是由预期导致的。我并不是说这些人在撒谎、或者昏了头,他们的大脑只是做了大脑该做的工作: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只不过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卡帕尼·里基(Tapani Riekki)赫尔辛基大学医学院心理学与语言矫正法部门认知神经科学家
关键似乎在于人们如何解读。我们从多次研究中发现,人类对信息的处理并非“自下而上”。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会去看、听、或感受周边环境。相反,我们对现实的感知过程十分复杂,介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之间。自上而下是指,我们用预期、信仰和情境影响感知结果和对感知的解读。即使是基础的、自下而上地处理信息,也无法完美地复制现实情况,而是得出受相关情境影响的大致结果。感受周边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留有大量的解读余地,也往往存在许多巧合。
弗兰克·迈克安德鲁(Frank McAndrew)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心理科学协会当选成员
进化心理学家提出,“见鬼”体验也许是由“动因探查机制”(agency-detection mechanisms)引发的。
人体演化出这一机制,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受捕食者和敌人的伤害。如果你走在黑暗的街头,忽然听见街边小巷传来某种声音,你一定会变得高度紧张,就好像有某个不怀好意的“动因”准备加害于你一样。如果那只是一阵风声、或流浪猫发出的动静,你只不过是反应过度,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如果你没能进入战备状态,而威胁又确实存在,你就会为此次失算付出巨大代价。因此,我们倾向于将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境识别为一种威胁。
换句话说,如果某人相信遇见鬼是可能发生的,他们就可能用鬼来解释这种不确定情况。
克里斯滕·巴恩斯(Kirsten Barnes)与尼古拉斯·吉布森(Nicholas Gibson)在2013年开展的一项研究考察了从未有过灵异经历和有过此类经历的人之间的区别。他们证实,超自然现象体验最容易出现在存在威胁、或模糊不清的环境中。此外,有过灵异体验的人同理心更强,更容易沉迷于个人的主观体验。
本杰明·拉德福德(Benjamin Radford)美国水牛城非营利性教育组织“怀疑探索者”(Skeptical Inquiry)助理研究员。在“闹鬼”和“无法解释”现象领域有近20年研究经验,著有数本相关书籍。
在研究“见鬼”现象时,首先要意识到,“鬼”往往只是“某人无法理解的现象”的代名词。见到有完整身体的鬼魂的报道少之又少。许多“见鬼”的经历要模糊得多,如奇怪的味道或声音、感觉有人在注视自己、气温发生变化、动物的反常表现等等。即使弄丢钥匙这种日常小事也可能与过往住户的鬼魂联系起来。
由于与闹鬼相关的经历多种多样,我们无法为所有报告给出统一解释。有些可能由轻微的幻觉引发——这里指的不是迷幻剂带来的诸多疯狂幻觉,而是眼睛和头脑的小小“欺骗”行为,尤其是在夜间。人脑纵然神奇,但仍有缺陷,我们无法永远正确地感知并解读身边的世界。
由于许多“见鬼”的经历都是些稍纵即逝的小事(不像恐怖片里那么大、那么显而易见),很容易使人将某些古怪的声音或光线当成神秘之物。这就引出了致使人们相信自己见了鬼的第二点常见因素:对于鬼魂的实质和表现,他们往往受到了通俗文化的影响。比如,《捉鬼队》(Ghost Hunters)等美剧的观众就会受其影响。我们的预期往往会引导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解读,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自己预期中的事物,即使它们不存在也会如此。总之,我们已经弄清了人们声称(或认为)自己看见了鬼的原因。无论鬼魂究竟存在与否,这一点都是千真万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