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闫红。
在古代,皇帝的财务和国家财务是分开的,皇帝有自己的私产,叫做内帑。内帑主要用于皇帝、嫔妃、皇子、公主们的日常开支,在特殊时期,也可能用于国家开支,皇帝本人可以任意支配。清代的内帑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金镶嵌杯盘)
其一,皇庄缴纳的“皇粮”。皇帝拥有1600多所粮庄、银庄、瓜园、菜园、果园、棉庄、靛庄,几千名牲丁,占地四五百万亩,每年纳粮十几万石、银六七万两。
其二,罪产入库。朝廷各大小官员,犯罪斩绞流徙,家产籍没,田地银房店铺,以及家人、奴仆,都要变卖银两,送交内库。
其三,各级官员和藩国的进贡。
(七宝烧瓶)
其四,利息银。借贷内帑,照例交纳利息银。
其五,广州海关的关税收入。
其六,关外人参、皮张、新疆玉石等的专卖。
其七,盐政收入。
内帑是由内务府管理的,内务府于1661年开始运作,机构庞大,主管皇家事务。内务府专设广储司,掌管皇家库藏,分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其中银库为六库之首,储存金、银、珠、玉、珊瑚、玛瑙等。皮库储皮革、昵绒、象牙、犀角等,瓷库储瓷器及铜、锡器皿,缎库储缎、纱、绸、绫、绢、布等,衣库储朝服、便衣及八旗兵丁盔甲等,茶库储茶叶、人碜、香、纸、颜料、绒线等。银库里金玉珍宝,数不胜数,是以看管非常严格。银库由25人日夜值守。而且为了防止监守自盗,钥匙不由银库的管理者保管,而是放在乾清宫侍卫那里,且不只一把。开库手续更是繁琐,须有多名官员在场监视,进出库房的人都得搜身。库房关闭时,现场官员共同签字画押,然后在锁上贴封条。
(内务府)
内帑是皇权不断强化的产物,来源于国家财政的赢余。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朝廷财政的无计划支出、挪用和官吏贪污中饱的机会,有利于“量入制出”财政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的贯彻执行。但是,内帑作为皇帝的私库,难免会增大皇帝穷奢极欲铺张浪费的可能,更会为了增加财政盈余而多加剥削。
参考书目:
周远廉著,《清朝兴亡史》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王雪慧
清朝皇帝的私人财产有那些?
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封建社会国家既是皇帝的私有财产。 如果严格区分的话,大内(皇宫)、内库、别苑(行宫)、皇家猎场、皇家田庄都属皇帝的私有财产。 国库是由户部管理,不属于皇帝的私有财产。 皇帝的私产是内裤,有内务府管理。古代时候的皇帝的钱是哪来的
呵呵,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日本天皇有私产,英国女王也有私产,而中国皇帝是没有私产的。“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中国皇帝的财产是无限的,权力也是无限的。日本天皇和欧洲君主的财产都是有限的,他们的权力也是有限的。也许,正因为日本天皇和欧洲君主的权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的皇(王)位才是稳固的;正因为中国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所以,中国皇帝的皇位才是不稳固的。也许,有分权才能保权,有专权必有篡权。
在古罗马法中,国库又被理解为国家的财产。意大利著名罗马法学家彼德罗彭梵得在其名著《罗马法教科书》中,这样介绍罗马时代的国库:“国库(fiscus)起初是皇帝的财产,就象金库(aerarium)是罗马共同体的财产一样。随着帝国时代的进步,国库吸收了金库,但同时,它同君主的人身相分离,并被视为一笔财产和一个独立的实体。国库被赋予许多特权。”从中可知,1、国库是财产。2、国库是独立的实体。3、国库享有权利。这说明,国库作为国家的民事身份,即国家财产的管理机构,可以成为民事主体;作为国家财产,也可以成为民事主体。可以说,从法律上的非自然人民事主体出现起,这一主体的存在形式究竟是财产的支配者,还是财产,就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法律上的非自然人民事主体出现起,理论上就允许财产成为民事主体
一些奇怪的事例:
汉灵帝没即位的时候为解渎亭侯,大概日子过得挺拮据,所以等他登基以后,屡屡叹息桓帝没有私房钱,自己也身体力行地为自己谋点“福利”。为了增加自己“小金库”的财政收入,他在西园公开卖官,明码标价:二千石官,售价二千万;四百石官,售价四百万。要想当县令的,根据每个县情况的好坏,价钱不同。又私下里让人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有钱的当场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印;没钱的也可以先到任上,然后“连本带息”加倍偿还。既然是做买卖,当然也有优惠啦:如果是以德行应选的人来买官,可以半价,甚至只收三分之一的钱。可是,如果果真是品德高尚的人,怎么会来买官呢?灵帝可不管这些,他关心的只是多卖出几个官,多得些体己钱。有个叫崔烈的人花五百万钱买得了司徒的官职,拜见天子时,灵帝还很有些不高兴:“朕真是后悔没有再吝啬一点,你这个官,可值千万呢!”卖官得到的这些钱,全都归灵帝个人花费,他为此还专门在西园建了一座仓库来储存它们。灵帝还喜欢一些古怪的游戏,比如他常在西园自己赶着四匹白驴拉的车子,在宫内神气地驱驰;比如他喜欢听人讲市井故事,就让宫女们假扮成客店老板娘或者其他做小买卖的,自己呢,穿着商人的服装,一本正经地跟她们周旋或是饮酒作乐;再比如,在西园里弄些小狗,让它们戴着高高的进贤冠,佩绶带,用以取乐。
一次,威廉第一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挡住了。威廉第一大为扫兴,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的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即行拆除。谁知磨房主人却十分藐视这位皇帝。对前来洽谈的人员说:“我这个房基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
威廉第一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将房拆毁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不久,即为此事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最高法院根据德国的法律判决威廉第一重建磨房,并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第一只得将业已拆毁了的磨房重新修建起来。
数十年后,威廉第一和磨房主人都相继去世了。磨房主人的儿子却不能守其旧业,乃致破产。因此写信给当时的威廉第二,自述经济拮据自愿将磨房房基售于威廉第二。并在信中述说自己的父亲与威廉第一的交涉。威廉第二读后大为感慨,亲笔回信说:“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房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你六千元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
磨房主人的儿子收到威廉第二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房地基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因此这座磨房一直保存至今。
本世纪70年代, 当埃塞俄比亚试图控制被推翻的海尔.塞拉西皇帝的财产时,曾遭到瑞士的断然拒绝。 后有伊朗要求索回前国王的财产,也被据之门外。海尔.塞拉西皇帝在去世时, 有人估计他有150亿美元的境外资产,包括每年在瑞士银行存入500公斤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