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历来是皇家禁苑,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办公所在地。而中共中央当初搬进中南海时,还有一段“插曲”:因为不想和封建王朝扯上关系,毛泽东最初并不愿意搬进中南海。香港《紫荆》杂志讲述这段故事——
毛泽东最初不愿迁进中南海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共领袖和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后,大部分在西郊的香山安营扎寨,毛泽东住进了前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双清别墅。六月十五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推选出由21人组成的筹备会常务委员会,毛泽东为主任。
从那一天起,毛泽东偶尔会留在城里过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的紫云轩囫囵一觉。暂时栖身的毛泽东,是中共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后紫云轩的第三位主人。第一位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林伯渠,第二位是周恩来。
毛泽东在香山和中南海两头奔波,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时任北平市市长的叶剑英遂正式打报告,敦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但是真的要把中南海当作长久的办公处和居所时,毛泽东的考虑复杂了起来。
“我不搬,我不作皇帝!”
中南海旧称西苑,历来是皇家禁苑,当中共领袖、中共核心机关突然要和皇宫禁苑扯上关系,毛泽东的第一反应是说“不”。
毛泽东很清楚住不住皇宫禁苑,和走不走封建王朝的因循之路,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起码也得拉开一点距离,别让老百姓那么快就产生中国共产党人千方百计避讳的那种联想。
周恩来很理解叶剑英,他是出于毛泽东的安全考虑,于是从旁相劝,“你还是应该听父母官的。”
最后,毛泽东搬进中南海一事,被摆到了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桌面上,以少数服从多数议决:毛泽东和部分中央直属机关进中南海。
据叶子龙回忆,在议定之后,毛泽东对他说:“听人劝,吃饱饭。搬就搬吧。你也准备准备,咱们进城。”
关于毛泽东进中南海的确切日期,比较权威的《毛泽东年谱》一书记录如下:“六月十五日因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暂住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此后进城均住此处。九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前夕,毛泽东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菊香书屋。”
三大机关跟毛泽东进中南海
毛泽东一动,中共其它几位领袖及部分中央机构,都跟着从香山搬进中南海,当时任弼时由于身体状况极其不好,没有像其它几位领袖一样住进中南海。
跟着毛泽东进中南海的,还有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就紧随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以及尚在进行的解放战争中须臾不能离的中央军委机关、中央宣传部机关。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下设警卫处和行政处,负责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安全警卫和生活后勤保障。警卫处设有办公室、保卫科、警卫科、治安科、摄影科、保健科。行政处则有财务科、修建科、交通科、招待科(后转警卫处),还管理着供应站和玉泉山农场(后改巨山农场)。警卫处和行政处的几个单位大多分布在毛泽东办公和居住的丰泽园附近。
由于进驻匆忙,为了不影响工作,房屋稍加拾掇就使用。稍微好一点的房子,整齐一点的院落,作为开会、办公室用;比较残破、散乱无序和犄角旮旯的房子,就先凑合作宿舍。
在含合堂西面和菊香书屋北面有处院落,西房和北房,是机要室的办公室。机要室主任叶子龙的住处,就在这办公院落的边上,每当这里收到必须急送毛泽东阅批的电文,就会立即通过叶子龙,送进菊香书屋。
由于毛泽东的许多事情要叶子龙帮助处理,加之毛泽东时常外出,叶子龙要随行,后来常在机要室主持业务工作的,是机要室副主任康一民。
机要室进中南海之际,中国大陆上的战事还未结束;解放区和新解放城市的土改和经济恢复,头绪繁多;新国家政权的筹建和争取国际承认诸活动,紧锣密鼓。于是,战争的、土改的、城市经济的、内政外交的各类急电密件,纷至沓来,机要室的人忙得没日没夜。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