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

发布时间:2024-01-22 06:04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科学探索 > 手机阅读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一个超现实的理想主义作家,也是盛唐文化精神的代表。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才是李白的真面目?人们心中有三个李白:一个是历史记载中的李白,一个是传说中他人心目中的李白,一个是李白自己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其三者虽然不尽相同,却是互有紧密联系的。

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战国时代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之后,又一次将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被人们推为“谪仙”和“诗仙”。李白与同时代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双峰并立,并称“李杜”,对中国诗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两大风格,对唐宋之后的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这样的一个伟大、杰出的诗人,他的家世、出生地和生卒年,疑点重重,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有关李白的家世,现根据历史文献进行考察。

唐·李阳冰《草堂集序》: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婵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李阳冰,是唐代著名的篆书书法家,宋代的《宣和书谱》称“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唯阳冰独步”。传说李白曾向李阳冰传授过篆书法。李白曾作诗称赞云:“落笔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李阳冰籍贯是赵郡李氏,与李白自称的陇西李氏本非一族,但唐人有联宗的习惯,故李白在晚年投奔时任当涂县令的李阳冰之际,称其为族叔。李白在临终时向他“枕上授简”,求李阳冰为其诗集作序,可见他们之间关系的密切。《草堂集序》中所说的李白家世,当是李白亲口对李阳冰说的。李阳冰说李白为“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陇西成纪,在今甘肃静宁西南,即西汉名将李广的故里,李白曾自称为李广的后裔:“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赠张相镐二首》其二)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白,陇西布衣。”这些话都是李白自己说的。他的籍贯为陇西李氏,一点没错。至于李阳冰说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应是听李白讲的。范传正得了李白之子伯禽的手疏十数行家世记载,因而推断:“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那么凉武昭王是谁呢?他叫李暠,祖籍陇西,自称是汉李广的第十六代孙,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建立西凉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称西凉王。他曾在义熙元年(405年)遣使奉表东晋,并迁都酒泉,去世后谥武昭王。李唐王朝自称是凉武昭王的后裔,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李暠第十一世孙)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李白自称是李暠的九世孙,则与唐高宗是同辈,比唐玄宗还高两辈。李阳冰说李白的先祖“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意思是说当李白的先祖在其五世祖时,因无故而获罪,被谪居到条支,已改换了名和姓,不再姓李了,姓什么不得而知。是胡姓或是汉姓,也不清楚。范传正与李阳冰说法相同,但稍微有区别:“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意思是说,李阳冰所说的“中叶非罪”的具体时间是在“隋末”,人物是李白的一房人,被“窜”的地点是“碎叶”。那么“条支”和“碎叶”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说条支是一个大地名,即指唐朝在西域中亚地区的条支都督府所管辖的广大地区。其都督府所在地即现在的阿富汗中部加兹尼一带。条支都督府,领九个羁縻州,属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因借指西域的广大地区。而碎叶是属于西域的一个具体的小地名,其地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城附近,属唐安西都护府管辖。此事经过郭沫若先生的考证(详见郭著《李白与杜甫》第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关于李白的家世,主要有六种说法。

1.隋末与李浑、李敏有关的族人说

齐东方先生说:“隋代大业年间,朝廷发生一起大案,权臣李浑被告谋反,李浑、李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被诛,李门中幸存的老幼皆徙岭外,其中有一房流寓碎叶。学者考证,流寓到碎叶的李氏一房,即为李白的五世祖。”据他考证,李氏家族的李贤,其弟李远,其子李询、李崇、李轨等,皆在军中任过要职,主要活动在河西地区,是一个封地在陇西的军人世家,因此为隋炀帝所忌。据《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一年(615年)“五月丁酉,杀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公李浑,将作监、光禄大夫李敏,并族灭其家”。原因是当时有一个方士曾向隋炀帝预言:“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并建议炀帝“尽杀海内凡李姓者”(《隋书·李穆传》)。于是,隋炀帝族诛李浑、李敏,并弄得天下李姓者人人自危,纷纷逃亡以避祸。因此,李白的先世应是沿着丝绸之路逃往西域碎叶以避祸。(《从李贤、李静训到李白——考古发现与李白先祖》,载《明月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

2.李白的先祖是李轨的族人说

李轨也是出自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在隋末拥有河西而自称河西大凉王,割据一方。李渊称帝后,与李轨约为从兄弟,想招降他。但李轨却擅自称大凉皇帝,不肯归降。后李轨被部下所执,送给李渊,在长安被诛杀。李白的先祖可能是李轨之族人,恐牵连在内,故逃往西域。

3.李白是隐太子李建成或齐王李元吉的后代说

钟吉雄《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一一谈李白的身世之谜》(《台湾时报》1984.10.28八版)认为:“李白出身帝王之家,可能是唐高祖的长子建成或三子元吉的曾孙。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废为庶民(李序有“五世为庶”的话),并流放西域。”兼葭《李白身世之迷》(《中国青年报》1985.7.28)介绍台湾学者罗香林关于李白身世的说法:武德末年(626年)玄武门兵变,李建成兵败身亡,妃子托孤于宫女,随商人入西域。这个遗孤乃李白的高祖或曾祖。褚问鹃《李白身世的研究》(《艺文志》第196期)也有相同说法。韩维禄《李白“先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认为:李白为唐宗室,其关系为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李白不公开自己的家世,乃因唐初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李建成及其五子,李元吉及其六子,并除其籍于宗室。

4.李白先祖是武则天时期拥立中宗的汝南王李炜说

李从军《李白考异录·李白家世考索》(齐鲁书社1986年版)认为:李白的先人“所坐就是永昌元年谋立中宗之案”。永昌元年(689年)四月,武则天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阳公湮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属于巂州。“李白先人,当是李白祖父,即此宗室十二人之一,因永昌元年谋立中宗,反对武后当政而被杀。李白的父亲流巂州,想来李白的父亲没有被杀,是因年幼之故。”后又逃往西域,于神龙元年(705年)潜还蜀地。他对“穷蝉于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做了新的解释。认为“五世”是指唐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李白一家在此五世皇帝期间,累世李客、李白、伯禽无官,身世沦落。

5.李陵后裔说

此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至隋李贤、李穆、李敏一族的后人,与李唐本非一李,后来李白是冒认李唐宗室。

张书城《李白先世之谜》(《唐代文学论丛》第8期)认为:“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杨隋李穆这一陇西成纪李氏才是真正的李白先世之家。”认为李穆、李白是“陇西成纪李氏的嫡裔”,“李白是李广长房、长孙李陵的后裔,是李广的二十五代孙”,“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即指其五世祖李穆谪罪。并在文中列出了李白世系表,排比出李白远祖的世系、经历。范伟《关于李白世族的研究》(《求是学刊》1986年第3期)也认为:李陵在胡地的后裔乃李贤、李穆。李白的祖先即李贤、李穆这一支的李陵后裔,隐姓埋名于西域,至神龙初才潜还内地,恢复李姓。

6.李白本是西域胡人,或有胡人血统的混血儿说

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1935年10卷第1期)认为:“碎叶、条支在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即西历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显庆二年即西历六五七年平贺鲁,隶属中国政治势力范围之后,始可成为窜谪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于杨隋末世即窜谪如斯之远地,断非当日情势所能有之事实。其为依托不待详辨。”认为“太白生于西域”“至中国后方改姓李也”“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胡客呼之,遂取以为名”。詹锳《李白诗论丛·李白家世考异》认为:“意者白之家世或本商胡,入蜀之后,以多赀渐成豪族。”详考李白诗文中所称同宗诸人的辈次,“白之行辈似在凉武昭王九世至十三世之间”,并不固定,从而认为“于此可证其本非宗室,而于联宗之际漫为之说”,“然大抵以自称凉武昭王九世孙时最多,以其辈分在当时为最高故也”。天宝元年(742年),玄宗曾诏令“凉武昭王孙宝已下,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公子孙,并宜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唐会要》卷六十五)。时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却“漏于属籍”,可见李白非凉武昭王九世孙。另外,从其诗文及有关记载,白曾草答蕃书,白豪侠之风与中华之传统文人不类,白习夷礼,白相貌特异等,可证“白本西域胡人”。日人松浦友久《李白的出生及家世》(《中国李白研究》1990年下集)也认为李白是西域异族,而冒称李唐宗室。

李白的家世中,所谓“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是什么意思呢?穷蝉至舜句,《史记·五帝本纪》曰:“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这句出典说自昌意、颛顼、穷蝉、舜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共有七世,这其间有五世都是庶民百姓。累世,接连几代。不大曜,名位不显。曜,显,有名。此句语意为自穷蝉至舜之间,五代都是平民百姓,接连几代都名位不显。此借指李白家世。李白的先世,包括李白的曾高祖、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这五代人都是庶民百姓,名字不大为人所知。也就是说,如果李白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那么从李白的五世祖起,其后就不再做官,姓名不显了。因此,李白的先祖,包括他的父亲,都是隐姓埋名的。到了李白这一辈,才恢复李姓。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含糊其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彻底弄清楚。(来源|《李白传》 作者|葛景春 天地出版社|出版)

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的家世之谜是什么?

  我国文坛上,李白无愧彪炳千古的大诗人。然而,一千多年来,许许多多学者对他的家世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可是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祖先到底又是谁?
  这一些疑问,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定论。
  李白对于自己的家世,在他的一些著述中也有过一些简略介绍。但就其文字,仍然语焉不详,这里也只提远祖,而讳言近代。总之,从李白的自述中,很难了解他的家世如何。
  李白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对于李白的身世,是这样写的:“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异姓与名。……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李白的叔父李阳冰倒是道出了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问题。既然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那就应该是唐玄宗的族祖。据考证,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过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就是说李暠的子孙可以登记上皇族的户口,这在当时可是十分荣耀的事。然而,据史载,李白一家并没有去登记。后来,李白进入翰林院,多次见到皇帝,也没有直接向皇上提起此事。即使在天宝十五年,永王败北,李白因之被系浔阳狱,曾被流放的晚年,处境极为困难,求人推荐的心情十分迫切,也没有向人提起过这一段家世。由此看来,不得不令人提出质疑,李白生前为什么不敢将自己的这一段身世写成文字,而要在他死后,由他的从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公之于世?
  近代一些学者,根据李白的“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等诗句进行分析,认为李白是“飞将军”李广的二十五代孙,属于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这一支系的后裔,但是,李白生前无论是留于著作,还是与之交谈,都只承认远祖李广,而否认与李陵等人的关系。台湾一位学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倒是提出一个推论。他认为李白是李广、李暠之后,李世民也就是李广、李暠之后,而且李白是李世民的曾侄孙,李白为什么在唐玄宗在天宝元年下诏书,准许李暠的子孙“隶入宗正寺,编入属籍”,也不愿意隶入皇室属籍。其原因是其先人曾因罪遭贬谪的事实,很有可能李白的先人犯的罪可能牵涉一场“宗室恩怨”,或者说就是“玄武门之变”,李白的曾祖父可能是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
  当然,这些推断都只是一家之言,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李白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写道:“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性与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于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尽管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但在李白的家世问题上,特别是对他父亲李客究竟因何“逃归于蜀”或“潜于广汉”?如果说是国破家亡,出奔异域,那么也早就应该返回原籍;假如是因触犯刑律,流放远方,时隔百余年,也用不着“潜还广汉”。总而言之,李白的祖先无论是因为国破家亡,还是触犯了刑律,都不能构成“逃归于蜀”或“潜还广汉”的真正原因。这就使人猜测,或许有什么直接的原因,促使李白的父亲“逃归”或“潜还”,跑到偏僻的昌明县青莲乡(现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这些影影绰绰的文字,使李白的家世闪烁其词,产生不少难解的疑窦,致使后人无法真正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的身世。
  还有学者从清人王琦编著的《李白年谱》中提到的《杜诗补遗》与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相对照,以及对“逋其邑”一语在《周易讼卦》中的原意等方面进行分析、推论,他们认为李白的父亲李客的“逃归”、“潜还”很可能与“任侠”、“避仇”有关。正因为如此,他的亲友在提到家世籍贯时,持“为尊者讳”,使用托词和曲笔,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果说学者的如此推断得以成立,那么,关于李白家世一系列疑难问题,也可以有些眉目了。李白在他的诗文中,对妻子,对儿女,对朋友都多次提及,而且专门有诗寄赠他们,多次表现他的深切情意,而唯独对他的父亲讳莫如深,对自己本属“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的显赫家世,也只能私下和朋友谈谈,自己而不敢公开行诸文字,更不敢到朝廷去登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他的父亲的经历和处境有关。他的父亲李客,或许就是一位扶危济困者,替人伸冤雪恨的侠客,由于触犯了当权者;或者说李白的曾祖父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哥哥或弟弟中的一个,才不得不避居穷乡僻壤,隐姓埋名,以终其一生。从李白的诗文,以及他的所言所行,仿佛闪烁着他父亲的这种气质。如果说我们学者,从这一点继续进行寻根究底,也许可以找到李白家世的谜底。

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

李白身世之谜

【生平概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一说生于四川江油青莲乡),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为一身的伟大天才。 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磨墨。 杜甫赞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年谱 七零一年(武则天长安元年)李白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七一零年 (赛宗景云元年) 李白十岁。攻读《诗》、《书》及诸子百家。 七一二年 (玄宗先天元年) 八月改元,玄宗即位。李白十二岁。 七一三 (玄宗开元元年) 李白十三岁。 七一四年 (开元二年) 李白十四岁。 七一五年 (开元三年)李白十五岁。 七一六年 李白十六岁。 七一八年 (开元六年)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 七二零年 (开元八年) 李白二十岁。出游成都、峨嵋山。谒颋于成都。颋甚赞其才,复励之以学。 七二一年(开元九年)李白二十一岁。春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是年王维二十一岁,登进士第。 七二三年(开元十一年)李白二十三岁。 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二月,李白二十五岁。 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是年诏令“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秋,全国六十三州水灾,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 七二八年(开元十六年)土蕃屡次入侵。李白二十八岁。早春,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孟浩然相会于斯。 七二九年(开元十七年)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十二月,宰相张说去世。李白三十岁。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渴宰相说,并结识其子张相。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七三一年(开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无赖之徒交往,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秋到篙山五岳之一的中岳(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岁未,归家安陆。 七三三年(开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七三四年(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二月,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坏殆尽,压死者四千余人。 李白三十四岁。春,游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希求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今湖北省松滋县至石首一带的长江流域)长史韩朝宗荐引,无果,与在韩朝宗属下任县尉(县的警察署长)的李皓结识,复求其授助。暮春,至江夏(今武汉市),滞留,漫游至秋。冬返安陆。 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岁。五月应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滞留太原。 七三六年(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岁。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南下洛阳与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处,结识岑勋。南返途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会。是年杜甫二十五岁。在齐鲁燕赵一带漫游。 七三七年(开元二十五年)李白三十七岁。在安陆。是年韦应物生( ——79零)。 七三八年(开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岁。春,又出游南阳、篙山(元丘的居所)、陈州、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七三九年(开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岁。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秋,逆长江西上,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滴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冬,自巴陵归安陆。 七四零年(开元二十八年)_二月荆州刺史张九龄因扫墓还乡,死于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曲江私第,时龄六于八岁。十月,寿王妃杨玉环为道士,号太真。李白四十岁。其妻许氏夫人去世。五月,移家东鲁,寓居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夏秋,游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各地。求人汲引无果,逐有不遇之感。冬,结识韩准、裴政、孔巢父。 七四一年(开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祖徕山(在今山东省州市北部),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 七四二年(玄宗天宝元年)正月,改元,大赦。诏令“前资官及白身有儒学博通、文辞英秀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县以名荐京。”玄宗征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长安。与太子宾客相遇,贺以“滴仙人”称之,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 七四三年(天宝二年)李白四十三岁。诏翰林院。李白奉诏作《官中行乐词》,赐宫锦袍。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七四四年(天宝三载)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中。李白四十岁。春正月,送贺知章归越。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旋往开封,请北海高天师授其道,决心遁入方外。秋,与高适、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属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吴桥县北),乞盖寰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还归任城。是年贺知章去世,时龄八十六岁。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八月,杨太真册封为贵妃。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李白四十六岁。春,游鲁郡。卧病任城甚久。秋,病愈,又游于鲁郡。 七四七年(天宝六载)李白四十七岁。春在扬州。旋至金陵,遇崔成甫。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秋到越中,往会稽吊贺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冬返金陵,此后二年,留居金陵。 七四八年(天宝七载)李白四十八岁。春在金陵,夏至杨州,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江太守昊王李抵。 七四九年(天宝八载)李白四十九岁。春还金陵。王昌龄远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诗送之。在金陵怀念子女之情甚,“立功”无望,。 七五零年(天元九载)李白五十岁。春在金陵。五月,往庐山。元丹丘自篙山来信相邀,举家前往。时李白已与宗氏夫人再婚。秋,至寻阳(九江)。旋北还,途经憔郡(今安徽省亳州)访友人元演。至任城。 七五一年(天宝十载)李白五十一岁。春在任城。秋末,自开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经河北道、邺郡(今河南省安阳市)。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死,居宰相之位凡十九年。以不学无术,独断专行的杨国忠继其任。十二月,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突厥人)兼北平太守、卢龙(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的地区)军使。李白五十二岁。北上途中,游广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连。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识安禄山跋启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 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李白家世之谜简介,百家讲坛李白家世之谜》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缅甸翡翠有哪些常见的品种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的一个朋友宝贝儿子要去魔都上海985上大学了!目前消费支出如下: 华为手机1部

下一篇:为什么早孕期间会见红,孕妈妈要提高警惕了

科学探索排行

科学探索精选

科学探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