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里,太监是最卑贱的物种。他们以堂堂男儿之身,忍受阉割的痛苦和屈辱,换来一个给皇帝及其后妃当奴才的机会,想想真是悲哀。
但在某些朝代,正是这些卑贱的太监,掀起了滔天巨浪,甚至左右了历史的走向。比如,秦朝、东汉、晚唐、明朝的太监,都曾经获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攫取了熏天的权势。
为什么皇帝会重用太监呢?
第一,感情因素。
有些皇帝,在很小的年纪就登上皇位。他们虽然贵为皇帝,其实还只是个孩子。于是,就对从小陪伴着自己的太监特别亲近。这时候,太监利用皇帝的心智并未成熟,很容易获得大权。
比如秦朝的胡亥和赵高。胡亥对赵高的信赖,甚至超过了对父亲的信赖。名义上,赵高是通过阴谋替胡亥夺得了皇位。事实上,因为胡亥对赵高言听计从,相当于赵高替自己夺得了皇位。正是赵高的倒行逆施,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比如东汉末年的汉灵帝与十常侍。汉灵帝有一句名言,“张常侍乃我父、赵常侍乃我母”。瞧瞧,都把太监当成自己的爹妈了,这感情能不深厚吗?
第二,权力斗争的需要。
皇帝重用太监,除了被太监蒙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太监去争夺权力。
以东汉末年为例。由于皇帝年幼,大权其实握在了皇太后手里。但太后只是个女流之辈,不方便抛头露面,所以,太后要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去行使这个权力。找谁呢?当然找自己最信任的人。于是,太后的娘家人就走向了前台,替太后掌权。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外戚的势力。
但小皇帝长大后,就想从外戚的手中收回权力,自己掌权。靠谁从外戚手里夺权呢?当然还是找自己最信任的人。于是,太监就出场了。
晚唐的皇帝同样如此。他们放眼四周,发现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信任的人了,没办法,只有重用太监。
第三,皇帝本身的昏庸。
除了以上两个客观因素,皇帝本身的主观因素也不可忽略。看看史书就知道了,重用太监的皇帝,大都是昏庸之辈。
秦二世胡亥就不用说了,他完全是个饭桶。
汉灵帝不仅是饭桶,而且荒淫无耻,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他看见心仪的宫女,随时就临幸,完全不顾及体面。为了临幸方便,他甚至命令宫女们都要穿着开裆裤……
重用太监魏忠贤的明熹宗朱由校,资质比前面这两位要稍微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讨厌当皇帝,喜欢当木匠。整日与木头打交道,沉醉于木匠活儿之中,不理国事。
有时候,他正在打造家具,魏忠贤前来汇报工作。他根本没心思听,直接就让魏忠贤看着办了。魏忠贤的大权,就是这样一步步获得的。
古代有些皇帝为什么会喜欢重用太监呢?
说起太监,一些人可能会想起东厂的厂督,练就一身葵花宝典,武功深不可测,还有人会想起那独特的兰花指。
确实我国古代很多朝代都严禁太监干政,例如明朝朱元璋就曾下令铸造铁牌,铭文为“内臣不得干涉政事,违犯者斩首”,放在宫门中央,又下令各部门不得与内官监有公文往来,但朱棣就开始重用太监了,重用郑和也算是风光了一把,但之后明朝开始频繁使用太监处理外事,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早就被这些不孝子孙丢到脑后。于是,明朝如愿地诞生了几个大太监,明朝也就了我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王朝。
太监
为什么有些皇帝要重用太监?我想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1.外臣缺乏可信任之人,导致一些事情只能让太监去做,或者一些事情只方便太监去做。例如崇祯起初剪除宦官魏忠贤,朝庭内外称颂圣明,但当时明朝内部党争厉害,崇祯为人多疑,觉得好像谁都不能信任,于是只能重新重用太监,随后镇守、出征、督晌、坐营等事,也都是使用大量太监去办理。
2.对外臣或皇族的防范。例如宋朝和明朝都会给在外打仗的将领派遣监军,无非就是防止将领兵权太大,尾大不掉。另外朝廷也会赏赐一些太监给亲王使用,当然只是名义上的赏赐,实际上是监视。
3.皇帝与外臣争权夺利。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权力交接之时,尤其是一些小皇帝,继位之时就被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管得死死的,形同傀儡,但小皇帝终究要长大,偏偏那些顾命大臣还不愿意交权,小皇帝只能扶持太监势力,与大臣相对抗,夺回朝中大权。例如东汉末年的汉灵帝刘宏继位时年纪太小,根基太浅,大权旁落,自己就是个傀儡,汉灵帝刘宏才会重用十常侍,就是为了对付当年权顷一时的窦家。然而窦家倒了之后,十常侍又开始乱朝纲了,刘宏也成了一代昏君。
太监
4.这个皇帝确实是昏君,懒得很,朝政就交给太监处理。例如明朝的天启帝,自己专心当木匠,却把朝廷大事托付给魏忠贤。
太监一般出身不好,没有接受教育,连字都不识得几个,虽然历史有那么一些有才华的太监,但毕竟是绝少数,再加上太监本是残疾人,心理上也比较阴暗,重用这样的人肯定会给朝廷带来不良影响。然而大多数皇帝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应当知道过度使用太监处理朝政,肯定会产生很恶劣的后果,但为什么很多皇帝都还是信任太监呢?
1.皇帝自小都是太监服侍的,自然和太监的感情更好些。
2.太监和大臣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立的,皇帝要和大臣作对,当然就需要扶持太监了。
太监
3.太监是无根之人,且身份地位低下,如果造反的话是不可能得到支持的。太监不管权力有多大,朝廷跟皇帝始终是一个姓,相反,如果大臣权力太大,就有可能造反,朝廷会改名换姓。所以皇帝宁愿把大权交给太监,也不会交给那帮大臣。
4.皇帝夺回太监的权力相对容易。太监这个群体对皇帝的依赖性太强,皇帝给太监大权,一旦有变故,皇帝想收回太监的大权是很容易的,有时甚至一句话就能搞定。
太监为什么能得到重用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很多朝代都有太监,还有职位,叫宦官。尤其是明朝的太监更是得到重用,比如郑和和魏忠贤,郑和六次下西洋,有航海家之称。魏忠贤,顶峰时期权倾朝野,号称九千九百岁,仅次于万岁,即皇帝。能去做太监的,均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无法生存才会去做,所以大多是文盲,那为何能得到重用呢,也许有很多原因,但至少有以下的因素吧。一是绝对忠于皇上。
太监由于不能干政,不属于朝廷的任何一个权贵派系,只听命于皇上。所以办事时只会替皇上着想,执行力强。一般官员在执行皇帝的命令时,可能会考虑很多相关利益方,不能得罪这个不能得罪那个,最后就是抹稀泥。太监就不一样了,秉公执法相对容易,只对皇帝负责,不管对错,执行就好。魏忠贤的名字就是皇帝赐的,又忠又贤。忠是肯定的,贤不贤就不知道了。
二是有混江湖的能力。
太监虽然目不识丁,但往往是有绝活的太监才能得到重用。例如有某项凸出的技能,如骑马射箭,善于察言观色、拍马屁等捣浆糊的能力。太监由于出身低,吃过别人没吃过的苦,属于最底层的人,所以身段低,表面上对任何人都能低头哈腰,再加上有点特长就容易得到重用。
三是没有后顾之忧。
太监由于没有自己的后代,有些太监甚至是孤儿。所以干起事来家庭责任少,顾虑少,也难于被他人威胁绑架。当然太监们也是人,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家庭,所以一旦得到重用的太监,都会找“对食”,到处认干儿子。
历史上尽管有不少太监得到重用,但大多数太监都是打杂,专门做脏累苦活混口饭吃,地位低下,晚年凄凉。太监是违背人性的,辛亥革命以后,就不再有太监的岗位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去做太监了。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了,早已没有了太监,但是否还有身体健全的太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