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百科全书上Napoleon I词条上写道:
Napoleon I, French in full Napoléon Bonaparte……emperor of the French (1804–1814/15)拿破仑一世,法语全称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皇帝(1804-1814/15年在位)
拿破仑一世
但我们熟知的其他法国君主都是称国王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的头衔是“法国与纳瓦尔最笃信基督的国王”
法国为什么称法国?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王朝是:墨洛温王朝“法兰西”或“法国”(法语:France)的名称来自日耳曼人的部落之一——法兰克人。而法兰克的第一位国王(部落首领)法拉蒙德基本就是一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
法拉蒙德像
为什么说法拉蒙德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呢?那是因为没有任何可信的资料可以证实法拉蒙德这个人物真实存在!据说法拉蒙德是公元5世纪的人,公元5世纪,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史记》成书都快500年了,法国居然还没有信史!这你能信?但当时的欧洲还真就这么落后。
不管怎么说吧,墨洛温王朝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后来国祚半神话半史实地传了N代,终于上演了各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戏码——“权臣篡权”
宫相(本意宫廷管家,实则类似我国宰相,掌握实权)矮子丕平篡位,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欧洲人挺逗,不懂得为尊者讳,不能因为人家身高有缺陷就管自己国王叫“矮子”吧?不过矮子丕平还算好听的,他还有个曾孙子叫“秃头查理”
加洛林王朝建立之后,法兰克人就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到第三任君主,丕平的儿子查理手上的时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查理曼首度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为后世的法国、德国以及低地诸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奠下了基石。800年12月25日,查理曼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受教宗圣良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天主教世界的保护者。其所建立的大法兰克被称为加洛林帝国。查理曼也可翻译为查理曼,但“查理曼大帝”是错误的翻译,因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法语:-magne)由拉丁语“伟大的”(拉丁语:magnus)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
查理曼的统治带动了卡洛林文艺复兴,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后世所有的神圣罗马皇帝、法国君主和德国君主都认为其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国。
查理曼(查理大帝),被称为“欧洲之父”(拉丁语:Pater Europae)
不过查理曼帝国也是个二世而亡的短命帝国查理曼死后,他的继承者路易一世,在830年一次宫廷政变中被他的儿子们扣押,丧失实权,而他的儿子们则在各自的领地中互相攻击,最终在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中,查理曼的三个孙子把帝国一分为三,法兰克帝国自此结束。其中查理二世(就是前面说到的“秃头查理”)获得西部,建立西法兰克王国。
许多历史学家把西法兰克王国看作近代法国的雏形,也就把843年西法兰克的建国这一年作为法国建国肇始(毕竟查理帝国首都亚琛在今德国境内,要说查理帝国就是法国多少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加洛林王朝
尽管西法兰克王国在987年就已经灭亡,但历代法国国王仍然使用“法兰克人之王”(拉丁语:Rex Francorum)的头衔,直到腓力四世时才改用“法兰西国王”(法语:Roi de France)。此后法国王权在“加洛林王朝”和“罗伯特王朝”之间反复横跳,罗伯特是效忠于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贵族,最终权臣篡位的戏码再次上演。
此后的卡佩王朝历任君主都是罗伯特家族的后代。
卡佩王室绝嗣之后,其两大支系瓦卢瓦王室和波旁王室相继统治法国
法国和中国不一样,别看王朝挺多,但大家都是亲戚,王朝迭代多是因为绝嗣,而非百姓造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存在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如此)
1589年,由于纳瓦拉国王纳瓦拉的亨利(本名亨利·德·波旁)继承法国王位,成为亨利四世,下纳瓦拉与法国合并。从此法国君主称“法兰西和纳瓦拉国王”(法语:Roi de France et de Navarre)波旁王朝
1789年5月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断头台。然而由于派系斗争及1793年至1794年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共和国陷入混乱。
最终解开这一团乱麻的是一个意大利人:拿破仑。为什么拿破仑一个意大利人能一路做到法国皇帝呢?原来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父亲是当地贵族,他出生的时候科西嘉还属于意大利的热那亚,1768年科西嘉岛被热那亚卖给了法国……当时意大利没有中央政府,热那亚就这样把一个岛给卖了,也是醉了。拿破仑的父亲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法国贵族。
1799年11月9日,法国大革命的“大救星”,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拿破仑成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了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他选择的头衔是“法国人的皇帝”(法语:Empereur des Français)注意:此前历任法国君主用France(法兰西)代表自己统治着法兰西这片领土,而拿破仑用Français(法兰西人)意为自己的君权来自法兰西人民
波拿巴王朝
因此拿破仑是如假包换的法兰西“民选”皇帝虽说拿破仑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的,但加冕典礼上拿破仑从教皇手上拿过皇冠亲自戴在了自己与妻子约瑟芬的头上,寓意“自己奋斗出的皇位”,可见宗教的认可对拿破仑而言只是一种形式,并非他权利的来源。
拿破仑加冕
为什么拿破仑两次战败均被流放,而不是处死?我们来看看拿破仑两次流放的经历: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领,同盟军要求法国无条件投降,同时拿破仑必须退位。拿破仑希望让他的儿子罗马王以拿破仑二世的名义继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绝。1814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4月13日在巴黎枫丹白露宫签署退位诏书,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了。拿破仑本人在退位后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
此时,拿破仑仍然保留了“皇帝”的称号,可是他的领土只局限在厄尔巴岛上。
1816年6月,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法国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强烈要求他专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议会,但是,拿破仑拒绝发动人民抗战,宣布退位,在法国海岸向贝勒罗丰号的船长投降。这次英国人对他就不那么客气了,决定把他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皇帝的名号也被剥夺了。
拿破仑签署退位诏书
可以看到拿破仑两次都是战败投降,而非战败被俘虏。投降后的待遇,是双方在谈判桌上谈出来的,可以想象,如果反法同盟一定要处死拿破仑,那他必定不会投降,此时拿破仑在法国人民中仍然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如果他不投降而是拼死一战,虽然最终可能还是难免失败,但势必会将反法同盟拖入持久战的泥潭。
反法同盟的各国君主当然不愿意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波旁王朝的复辟君主还要继续统治法国人民,当然也不愿意过多的开罪人民。
拿破仑同志在法国人气太高,群众基础太好,如被处死必将激起民愤,所谓“众怒难犯”,因此流放就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体面”的方式。此后拿破仑被毒死在圣赫勒拿岛上,那就是英国人不讲武德了。
法国大革命失败了,拿破仑帝国覆灭了,但是共和的种子已经在法国人民心中种下了,历史潮流不可违逆。
拿破仑一世退位后,被处死的路易十六的弟弟、早已自称国王的路易十八在反法同盟联军的护送下回到法国。此为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为什么路易十六后面是路易十八呢,十七去哪儿了?
原来波旁王朝被推翻后,保王派拒不承认君主制的倒台。他们认为路易十六的统治一直到他1793年1月21日被处决时方才结束,而其子路易十七则为继任国王,统治到1795年6月8日去世。所以后来路易十八即位后的国王编号称“十八世”而不是“十七世”。
不久后拿破仑回巴黎复位,路易十八再次逃亡国外,但这次拿破仑也没干多久,
1815年2月26日滑铁卢战败后,拿破仑一世再度退位后,流亡国外的路易十八回国,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1830年七月革命胜利后,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经过共和派与保王党的妥协,法国王位由波旁王室的支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继承,开始了奥尔良王朝的统治,也称七月王朝
1830年法国“七月王朝”君主路易-菲利普一世也自称“法国人民的国王”(Roi des Français),以期讨好法国人民,实在是可笑。法国人民可不买账,在18年后的二月革命中推翻了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复辟的法国王朝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了,法国王朝该结束了吧?别急,还有最后一出闹剧要上演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可见法国人民对拿破仑一世是真爱,爱屋及乌,连他不成器的侄子都能选上总统),路易·波拿巴这哥们挺逗,他在1848年当选总统之后,在三年后发动政变,还真就成功,登基坐殿自称“法国人的皇帝”、“拿破仑三世”,开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统治,波拿巴王朝和帝制再度复辟。
拿破仑三世
不过拿破仑三世野心挺大能力不够,有多大脸现多大眼,在普法战争的色当战役中败于普鲁士军,皇帝陛下被生擒活捉,紧接着国内又爆发革命建立第三共和国,其帝位被废,第二帝国被推翻。
第三共和国建立后,法国再也没有出现事实上的君主,至此法国王朝/帝国时代正式终结。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大喊我是皇帝,法国士兵为何阵前倒戈?
1815年3月,拿破仑只率1500人,几门大炮,分几艘船只,就在法国海岸登陆。复辟后的波旁王朝闻讯后,妄图阻止。双方在拉缪尔村遭遇。
拿破仑跳下战马,命令他的士兵枪口朝下,然后率领他们大摇大摆地向对方走去。他边走边向波旁王朝的士兵说:“你们当中有谁想打死自己的皇帝那就开枪吧!”
士兵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这曾是他们引为骄傲的灰色大衣和三角帽(拿破仑出征时装束),认为他就是曾经率领他们驰骋欧洲、称雄一时的统帅拿破仑来了,纷纷跑出村庄,激动地哭着呼喊:“皇帝万岁!”
拿破仑在前呼后拥之中,率领部队前往巴黎,连王宫的卫队都纷纷倒戈,路易十八闻风逃走。拿破仑不费一枪一弹,仅在出岛23天后的3月20日,便在巴黎重新组织起资产阶级政府,重登帝位,这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不久,欧洲各国反法同盟又拼凑起来,围攻巴黎。拿破仑率领12.5万大军迎敌。法军突破了普军阵地,又打败了英国军队,直推进到比利时边境。6月18日,大决战在比利时南部的滑铁卢展开。
当时会战双方的形势是:盟军占据了一个山头,处于居高临下之势,法军位于山下,处于仰攻之势。但这些不利的战地因素,对于炮兵出身、有着雄厚炮兵部队实力的拿破仑来说算不上是多大的问题。
6月17日晚,拿破仑制定了进攻计划:18日清晨6点钟发起总攻,中午结束战斗。
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17日夜晚,滑铁卢地区下了一夜的大暴雨。这一夜的大雨,使道路泥泞难行,低洼之处雨水淤积,形成一片沼泽,大炮和弹药也被雨水淋湿。总攻的时间不得不推迟到上午11时半进行。炮兵是战役胜败的关键,法军艰难地驱使炮车前行,不断地陷进泥水之中,行进的速度十分缓慢。
尽管如此,拿破仑还是突破了联军几道防线。但由于总攻时间的推迟,盟军的支援部队纷纷赶到了滑铁卢。普鲁士的比洛军团立即投入了战斗,攻占了法军的右翼阵地。
这时居高临下的英国将军威灵顿率领同盟国联军向山下进攻,势如破竹,法军腹背受敌,一直激战到深夜、终于瓦解,一败涂地。在此次战争中,英军统帅威灵顿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抓住援兵到来的有利时机转败为胜,击败拿破仑,从此名震欧洲、被人称为“铁公爵”。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巨作《悲惨世界》中说:“1815年6月17日到18日的那天晚上,多几滴或少几滴雨,对于拿破仑成了一种胜败存亡的关键。”
6月22日,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退位,被囚禁在非洲西面,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上。这次拿破仑东山再起,至滑铁卢惨败,总共100天左右,史称“百日皇朝”。
拿破仑是怎么当上法国皇帝的?
1799年12月25日,30岁的拿破仑正式就任第一执政。在这个时期他他一边开始为自己积攒政治资本,一边也真心实意的做一些更实际的事物来促进当时的政府。比如说,在内阁成员的选任上,他不以政治倾向为标准,只看重才能和效率。
1800年在拿破仑的主持下开始起草的《民法典》(Code Civil),4年后正式颁布。在他的督促下,《民法典》的2281个条款对革命所确立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言论与信仰自由等原则进行了重申,同时又以强化父权和夫权、压制雇工权利的规定,确保了国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灵魂地位。日后拿破仑曾不无自得地感慨,他在战场上的光荣已毁于滑铁卢一旦,唯有民法典是“不可摧毁且永垂不朽”的。这在当时也客观上为他积攒了很大的人气还有政治声望。
1802年8月,刚刚挫败第二次反法同盟、声望达到顶峰的拿破仑越过元老院,以直接发起公投的方式将自己的任期延长为终身,并把指定继承人、任命元老院成员(已经拥有了修宪权)的权力也收归到第一执政名下。同年5月,他还创建了“荣誉军团”(Légion d’honneur)制度,相当于封建时代的骑士,本质上是以头衔、勋章和等级造就一个忠于他本人的贵族阶层。
经历了两年多的培植亲信、清洗异己和经济、社会准备,将法兰西共和国变为拿破仑一姓帝国的条件已经成熟。1804年5月18日,元老院颁布14年来第六部新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国,第一执政当然为君主。为增加此举的合法性,拿破仑再度诉诸公投,在357.5万张有效选票中获得357.2万余票,反对者不足2600人。
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来自公意,他甚至拒绝沿用波旁时代的“法国国王”(Roi de France)名义,而是创造了一个新头衔“法国人的皇帝”(Empire des Franais)。1804年12月2日,背对着从罗马招来的教皇庇护七世,拿破仑自己把皇冠戴到了头上,接着又为那位由巴拉斯“赠送”的约瑟芬皇后加冕。而他在敕令中的自称,则将“承上帝洪恩”与“依共和国宪法”并列。
拿破仑为何当皇帝
==欧洲== 西方的“皇帝”一词来自拉丁语的imperator,意思为罗马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欧洲国家君主通常称为国王,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因为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延续,所以其君主称为皇帝。===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君主制,因为国王(roi)这个头衔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极不得人心,象征腐朽、专制、蛮横,所以拿破仑不称国王而称皇帝。从这个时候起,“皇帝”这个称号有一种冠冕堂皇的、比国王高一级的味道在里头。所以,1804年,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于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俄国=== 1721年,俄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头衔,以与其更加强大的君权和更加庞大的国家相对称。俄国元老院直接把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拉丁文头衔拿来献给彼得。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国最高统治称者称“沙皇”(Tsar),也就是“恺撒”的意思。
===普鲁士=== 德文“皇帝”是Kaiser,凯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罗马人的皇帝”。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皇帝这个头衔大多作为专制君主的头衔使用。当时欧洲的皇帝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个。1850年,德意志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是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国王才接受这个头衔。
===英国=== 英国本土一直是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继承莫卧儿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头衔是“Dei Gratia, Britanniarum Regina, Fidei Defensor, Indiae Imperatrix”。这是所谓“大英帝国”的来源。不过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个共同君主的两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为Viceroy,直译为“副王”,意译为“总督”。而英文皇帝称emperor,女皇称emperess。
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男性的英国君主头衔是“国王大皇帝”,Rex et Imperator。全称则是“Dei Gratia, Magnae Britanniae, Hiberniae et terrarum transmarinarum quae in ditione sunt Britannica Rex, Fidei Defensor, Indiae Imperator”。只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 (英国)|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三个国王用了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即逊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的头衔被取消。
===其他===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使得“皇帝”的尊号成为伟大帝王的头衔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称自己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等等。海地独立之后,还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人皇帝。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不过更确切的翻译是“万王之王(国王们的国王),犹太人的雄狮”。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一种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