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我想是个中国人应该都知道,他在成为皇帝之前,就是一个泗水亭亭长,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换成现在,就是一个在沛县“鼎鼎有名”的地痞无赖,不过呢,得在前面加一个“头子”,全称地痞无赖头子。你们说是不是?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要没优点没优点,要才学没才学,年纪还大,可谁能想到刘邦他最后成为一个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的?用现在的一句网络用语说:屌丝逆袭啊!刘邦大佬不愧是众屌丝的榜样和典范!
刘邦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这个曾经在众人眼里只是地痞流氓的人,是凭什么成为领袖的?而且还让萧何、韩信、张良(汉初三杰)等人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可见,刘邦还是有他的个人魅力的!
那么魅力在哪儿呢?其实啊,我们的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早就已经在他的史书《史记》给出了官方答案。
司马迁心里肯定直骂娘:你们这些混蛋玩意!老夫抱着残缺之躯,一刀一笔写下的呕心沥血之作,你们却不仔细看,太让老夫生气了!
也难怪,毕竟很少人完完整整地看过《史记》全篇。当然,司马迁老先生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事实上,《史记》早就给出了官方答案。
请看: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很明显,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各地也纷纷群起响应,沛县自然也没有错过。当时沛县起义军并没有考虑让刘邦作为他们的领袖,毕竟当时刘邦只是个亭长,与他相比,县丞萧何和监狱长曹参这样的官场人物更适合做他们的领头。不过由于当时秦朝还在,加上萧何和曹参他们怕被灭族,所以不肯,于是推举刘邦作为大家的领袖。
萧何
这说明了一点,刘邦恰恰敢于承担最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他能成为领袖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萧何、曹参等人所不能及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也是《史记》中的一段,是关于韩信和刘邦之间的一段对话。说的是刘邦问韩信我能够带多少兵,跟你比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带兵多多益善。言外之意就是刘邦带兵不如我,但是韩信又回转了一句:自己善于统兵作战,刘邦却善于用人。
韩信
至于张良,他说的更玄乎。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其实是和韩信说的是一个道理:刘邦会用人。
张良
具体点讲,刘邦此人深谙领袖之道,知道成功领袖的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并委以重任,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
汉初三杰: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出色的后勤人员,坐镇中枢,有萧何坐镇后方,刘邦放心;至于韩信,天生的统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至于樊哙夏侯婴、周勃、灌婴,他们此前要么是一车夫,要么是小贩杀猪的,说白了,比普通人还普通人,可跟了刘邦之后呢?出将入相,闻名天下。
所以没有刘邦把他们用对了地方,他们凭什么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呢?
作为刘邦这样一个领导,他不需要亲自去跟统帅比带兵,也不需要跟武将比战场杀敌,更不需要跟谋士幕僚比运筹帷幄。连刘邦在建立汉朝以后,总结经验说过:他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 搞后勤和建设不如萧何。但是他能让他们三个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所长,为他的事业“鞠躬尽瘁”。
西汉疆域
所以,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才能就相当于刘邦的才能。他只需要能用人,用对人,足矣!
这样想想,这个标题应该改成:“汉初三杰被他启用后才成其功业,却还对他死心塌地,那么刘邦自己得强到什么地步?”你们认为呢?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
从刘邦这个人的成功事迹可以得出:成功的领导者并不需要是面面俱到,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和天才,而是能放手让手下的人才各自发挥所长,这样领导者就相当于集合了所有人才的优点。
多读点历史,多读点史记,还是有作用的。虽然原版有些晦涩难懂。但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翻译的《史记》,有厚厚四大本,仅需48元,还包邮。是不是很划算? #文史好物大赏#
《史记》四册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哦!
刘邦一个“流氓”一样的人,他是凭借着什么坐上皇帝宝座的呢?
为什么会把刘邦说成是一个“流氓”的人呢?因为身世上看,刘邦出生底层,项羽出身贵族。刘邦的痞气是从小出生环境影响的,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很多人就觉得刘邦是个撇里撇气的人,可是这也不能说明刘邦没有实力,我们来看一下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一是因为刘邦能够成功是因为他领导能力强,他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
当然,这点依然不够,还需要他具有超人一等的智慧,以及深具蛊惑力的话术。为什么人们会很信服他,愿意听从他呢?这是因为刘邦自己本身也是一个有点本事的人,如果他自己没有一点实力别人又怎么可能信服他呢?不仅仅是在古代,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也一样,下级为什么愿意听从上级,也是因为上级具有领导能力,能够让人们信服他,不然也不会出现什么反叛的事情了,事出必有因,所以为什么别人愿意听从刘邦,也是因为刘邦有过人之处,他很有领导能力,所以别人也很信服他。
二是他虽为底层官吏,我们知道底层官员也没有多么厉害的权力,但是为什么身边也总会有一堆信服自己的人呢?
这是因为领导者本身也很好,待人和善,其实还真的是情商智商都在线,虽然如大多数开国之君一样脸厚心黑,却表现出超人一等的宽仁。他对人才的重视,让他身边良将谋臣都甘心为其所用,加上一点点运气,让他最终打败最强的项羽得了天下。重用身边的人才这个对他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身边的人忠心自己,如果得不到重用,那么就容易军心大乱,所以说刘邦很重用人才,毕竟人才可以给他带来更多、更好的资源,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也是很大的,他和身边的人是以兄弟相称,不给人一种距离感,这就是他对人有情感,让人们都愿意跟着他的原因,他很重用身边的人才。
三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发展好像都是固定好的,刘邦会成为皇帝这必然是历史的选择。
而且刘邦也是一位仁爱之人,他也主张仁爱,这种给人是种很亲近的感觉,没有距离感,这种就是我们说的亲民,这样的领导者谁不喜欢呢?而且刘邦也不是我们口中所说的“流氓”,就是因为他的出生而已,出生环境怎么样并不能代表他这个人怎么样,虽然会受影响,可是这并不是能够完全影响刘邦,只是很多人觉得他出身卑微,拿来开个玩笑罢了。仁而爱人”这一点被他之后子孙刘备运用的更是炉火纯青,从而以最弱实力三分天下。这样,不爱农田劳作做家务事这点看似的缺点,反而让刘邦有了更多的时间交朋识友。
总之呢,刘邦之所以会成为皇帝这是历史的选择加上他的个人原因,我们口中的流氓也只是因为他的出身环境这样说而已,他重用人才,会合理利用很好的资源,这方面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刘邦一个“流氓”一样的人,他是凭借着什么坐上皇帝宝座的?
中国民间有——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刘邦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流氓,虽然他没有文凭,可是他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处理复杂事物的水平!他绝不是一般的“流氓”,此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以招贤纳士的信陵君为偶像,创业之初——有酒有肉,大家一齐分享;有苦有难,我独自一人担当;尊贤纳士,求贤若渴;相信人才、善待人才、宽待人才、宽容人才,请问天下能有多少这样胸怀宽广,有远大志向的“牛人”?而且刘邦还是个胆子最大、脸皮最厚、最会用人的“牛人”,以上这些都是他的长处。
说刘邦胆子大,那是有源由的。史书有记载,有一次身为亭长的刘邦出公差到咸阳,正碰上秦始皇巡游天下的队伍出城,是旌旗招展,人喧马嘶,浩浩荡荡的队伍是气势如虹,真是威武霸气雄壮。刘邦是看得两眼发呆,灵魂得到了极大的震撼,不由自主的冒出一句:“大丈夫当如此也!”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就更别提说出口了?说刘邦的脸皮最厚,也是有出处的。
吕公(后来刘邦的老岳父)宴请沛县官商名流、是大摆酒席,没有接到邀请的刘邦腆着个蹭吃蹭喝的大肚子,是不请自来,而且还高声吆喝:“贺金万钱!”他这一嗓子,把整个宴席的场子都给震住了,吕公不了解刘邦的身价,还以为他是沛县隐身的富豪呢,马上就请刘邦迎上堂,还毕恭毕敬地说:“请您上座。”这下把负责记账管收贺礼钱的萧何急坏了,他知道刘邦是个蹭吃蹭喝的主,那有什么万钱呢?这帐上少了刘邦的万钱,老吕头还不得怀疑我萧何给贪污了!可是还没有时间和吕公解释,吕公是招待客人,忙得是团团乱转。
说刘邦纳善如流会用人,还得从淮阴侯韩信打败齐国,想自立为王这件事说起,韩信打下齐国,为了试探刘邦,就派人带着自己的亲笔信来见刘邦,让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看到韩信的亲笔信后,想到自己的处境是被项羽的大军围困,韩信不但不来增援自己,还逼自己封他为王,于是越想越生气,当着韩信送信人的面破口大骂,这时陈平偷偷地踩了他一脚,刘邦马上就反应过来,立即改口:“他妈的,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顺水推舟就封韩信为齐王,还派张良为特使,到齐国的地界为韩信举行隆重的封王仪式。如果刘邦当时不安抚好韩信,韩信拥兵自立,那就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刘邦和项羽谁能取胜,关建看韩信的取向?最后韩信被刘邦的慷慨大方仗义所感动,出兵增援刘邦,打败了项羽解救了刘邦。
刘邦不但会用人还慷慨大方,视金钱为身外之物,舍得重金封赏有功之臣;对于那些舍身忘死,追随自己的功臣们,刘邦是打下城池后,该封侯的封侯,该封王的封王。当然刘邦还有很多的过人之处,就不逐个的列举了。刘邦当上皇帝后,曾这样说:“出谋划策,决胜千里,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草,我比不上萧何;率领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