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简单回顾一下姓氏这个词语。在远古时代,原始部落人之间其实本没有姓氏,顶多只需要一个名字用来区分就行了,比如叫阿猫、阿狗、狗蛋等等都行;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部落间的交流增多,为了区别于其他氏族,渐渐的出现了以图腾或者地名等为标志的部落Logo,这就是姓的起源了!
为啥不说是姓氏的起源呢?因为我国的姓氏本来是分开的,首先出现的是姓,早到母系社会就有了(也有可能更久,只不过那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估计)。“女”、“生”两个字合起来是“姓”字。所以在当时姓是标志每一个人的母系的。至今还知道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姒、姜、嬴、姚、妫、姞、媿、㜏、妊、㚤、妃、好、嫼等都带有“女旁”,也可作为佐证。因此,当时姓是母系遗传的。古书记载中“同姓不婚”和姓是用以“别婚姻”等,都指同一母系的人互相不能通婚;
然后后期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过程中,父姓氏族开始崛起。父亲氏族的名称在开始时称作氏,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约二千多年,在这一相当长的时间内,母系遗传的姓与父系遗传的氏同时并存。后来,由于父系越来越重要,原来由母系遗传的姓逐渐地也变为由父系遗传,或者不复存在,于是姓与氏合一,都由父系遗传,或称作姓,或称作氏,或称作姓氏,反正都已是一个意思了,因为都标志每人的父系。
回到正题,《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且不说没有得到姓氏的十一人,单单这有姓氏的十四人的后裔,就霸屏了自黄帝纪年(公元前2697年)起到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止近2500年间的中国统治权力的巅峰!上篇文章我们列举了自黄帝以来到夏朝之前的帝位都是黄帝的后裔。
接下来我们看下夏商周秦的情况!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史记·夏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史记·殷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史记·周本纪》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从上边可以看出来,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夏属于黄帝的十四个儿子之一的昌意一脉;殷契是商朝的祖先,商属于黄帝的十四个儿子之中的玄嚣一脉;后稷是周朝的祖先,周也属于黄帝的十四个儿子之中的玄嚣一脉;秦朝的祖先是女脩,秦也属于黄帝的十四个儿子之一的昌意一脉;
因此,其实上我们还可以更准确的描述为:自黄帝到秦朝近2500年的历史里,中国最主要的王朝统治者都是黄帝的两位儿子昌意和玄嚣的后代们!
当然,以上还仅仅是黄帝子孙中最重要和最具知名度的后代们!像舜封自己的兄弟象为诸侯;商灭夏后封夏于杞地;周灭商后也大行封赏,“(封)黄帝之后於祝,帝尧之后於蓟,帝舜之后於陈,大禹之后於杞。”、“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周朝疆域图,转自网上
对于以上被封诸侯的黄帝子孙们来说,虽然排场上比不上天子的威仪,但是对于天子直接政令基本不出500公里的古代来说,做个一方诸侯也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个能想干啥干啥的国王了。对于历史来说,周朝立的姬姓五十三个国家,给后世带来的影响是把姬姓这个姓氏和黄帝的子孙的荣光朝着更尊贵的位置向前迈了一大步!
本文参考《中华姓氏大辞典》、《史记》、《荀子》等
这两篇一直在写黄帝,还没写到春秋战国的事儿。原因是我觉得突然写春秋战国,对于前代的历史人物关系等容易引起混乱,所以还是先从能推测出具体时间的黄帝时代简单叙述下吧!既能解了大家的困惑,又能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关于诸侯国家分封问题,准备在接下来开写!这样就快到要说的春秋战国了!本人文采一般般,水平也有限,文中如有误的地方,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 这十个姓氏真正带有皇室血统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以来皇权都是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和皇权可以挨上边就是比较典型的皇亲国戚了,而百家姓中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分别是张姓,李姓,王姓,黄姓,陈姓,杨姓,赵姓,周姓,吴姓,徐姓,和本站一起看看吧。
1、张姓张姓是中国最尊贵的姓氏,是从姬姓起源的,据说黄帝第五个儿子青阳的孩子挥,因为任职的缘故最终被赐姓张,当时张姓主要在都城活动,而张姓也是不用说免贵的五个姓氏之一。
2、李姓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之一李姓,这个姓氏是嬴姓颛顼的后裔。据说当时颛顼高阳氏的后裔皋陶最开始担任大理这样的官职,后来就改成姓理。因为得罪君主出逃后,依靠吃木子最终保存了生命,所以就改成了李姓,在中国古代十大名门望族很多都是姓李的。
3、王姓王姓起源于姬姓、子姓和一些外姓改姓,最开始的始祖是东周时期的姬晋,这也是一个比较有历史的姓氏。
4、黄姓黄姓是中国比较有名的姓氏,甚至在古光州地区,还保留着当时相当强大的黄国的故土,每年有很多人都会前去祭拜。
5、陈姓陈姓起源于现在的河南淮阳地区,起源自姚姓和妫姓,据说周武王在建立周国后,找到了舜的后人胡公满,并且让他建立了陈国,最终其后人都以陈为姓。
6、杨姓杨姓也是从姬姓起源的,主要来源于山西,和很多姓氏一样,杨姓的后人是用国家名字作为姓氏的。
7、赵姓赵姓是从嬴姓起源的,而赵姓的祖先可以成功追溯到伯益的9世孙造父,他当时因为相当善于驾车最终被周穆王奖赏,而赵城赐给了他,他就干脆直接用封地命名自己的姓氏。
8、周姓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之一周姓,这个姓氏的起源比较混乱,主要有三个起源,第一是黄帝时周昌的后代,第二是商代太史周任的后代,第三是后稷的后代。
9、吴姓吴姓是用国家名字作为姓氏的,起源是姬姓吴国的建立者太伯,他后来成功建立了吴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吴国在以前很多时候被写成虞,所以虞舜的后代中也有姓吴的。
10、徐姓最后一个上榜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的是徐姓,这是嬴姓伯益的后裔,同样也是直接用国家作为姓氏的。
中国历史上最高贵的四大姓,哪里由来,是否有你
一、姬姓姬姓,起源于人文初祖——黄帝。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熊氏、轩辕氏、青丘氏等上古部落皆为姬姓,黄帝居轩辕之丘,为轩辕氏。
黄帝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国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而后来的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祖先夏禹、契、后稷等,都被当做是黄帝的后代。后稷为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再以国为氏,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吴郑、王、鲁、曹、魏等411个姓,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乃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二、姜姓
姜姓,起源于炎帝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神农氏、共工氏、有邰氏、吕氏皆为姜姓。姜姓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姜姓演变为以国名为氏的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三、姒姓
姒(sì)姓,起源于大禹。姒姓,与姬姓、姜姓长期通婚,姒氏、有蟜(jiǎo)氏、有崇氏(鲧)、夏后氏、有莘氏、杞氏等国(部落)以及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均为姒姓。传说上古帝舜时期,鲧(gǔn)的妻子修己是有莘氏(姒姓)的女儿,因为吞吃了薏苡这种植物而怀孕,生下了禹。因此禹治水成功后,舜便命大禹仍继承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祖姓。
大禹
出自姒姓的国家主要有夏朝、褒国、缯国、越国等。夏朝灭亡后,有些夏朝后裔改为夏姓。姒姓的后代也有改为禹姓、费姓、辛姓、杞姓、曾姓、谭姓、相氏、鲍姓、邹姓、欧阳姓、司空姓等姓氏的。由于绝大多数姒姓都随氏姓,所以现在以姒为姓者极少。在绍兴大禹陵附近的禹陵村,聚居着大量姒姓后裔,他们的职责历代以来主要是守护禹王陵,自大禹至今已传至146世,辈份最高的为141世,历代都有纪念大禹的活动。
四、嬴姓
嬴姓,秦朝国姓,为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妊、妫)之一,属嬴姓十四氏(主要包括现在的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等姓氏)之始。溯嬴姓渊源,可至颛顼高阳之玄孙伯益。嬴姓应始自皋陶(先秦偃和嬴为同一姓),皋陶生于曲阜,因而以嬴为姓,伯益为皋陶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