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掌握着朝廷的实际大权,尤其是军权,手下有一帮心腹官员,实际上控制了朝廷的运行,控制住了皇帝。因此,对于皇帝的废立有着决定权。
比如说西汉时期的霍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的皇帝是会反抗的,像曹魏的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氏控制朝政,想诛杀司马昭,结果作为皇帝反被杀掉,这样的反抗行为往往是得不偿失,因为权臣完全控制住了皇帝。
而皇帝被权臣控制,有4种情况,原因各不相同。
1.皇帝年幼。皇帝登基时,年龄很小,甚至可能才几岁,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上朝理政,但国家政事却必须处理,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辅政大臣之类的角色,他们负责帮助或者代替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而国家权力也大多集中在这几人身上,皇帝反而暂时没多大的权力。例如汉宣帝时期的霍光、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
霍光
2.权臣当道。这主要是因为皇室积弱或者某个家族势力太过强大,甚至达到了威胁皇族的地步,国家大权被臣子篡夺,一应大事由权臣决断,甚至包括皇帝生死,这类历史上较多,例如董卓、曹操。
董卓
3.利用皇帝信任欺上瞒下。这类中的臣子一般都曾和皇帝共患难或者同成长,得到了皇帝极大的信任,利用皇帝赋予的极大权力反而欺瞒皇帝或控制皇帝,祸乱朝政,这类型以太监居多,例如明武宗时期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
4.臣子抱团与皇权对抗。皇权过于强大,独断专行,即使决断错误也无法阻止。这种情况下,臣子抱团,组成一个庞大团体对抗皇权,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限制或者控制皇帝,例如明朝的文官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皇帝只是名义上拥有最大的权利,可你得知道权利这东西是要靠实力保障的,总有些皇帝能力不足,没实力,所以很多本该属于皇帝的权利,被大臣们掌握了。一旦大臣手里的权利超过皇帝,那么废帝就成为可能了。
为什么古代很多皇帝被手下大臣控制?大臣的权利不都是皇帝给的么?
皇帝被大臣控制,有几种情况,原因各不相同。1、皇帝年幼。皇帝登基时,年龄很小,甚至可能才几岁,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上朝理政,但国家政事却必须处理,这种情况下,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辅政大臣之类的角色,他们负责帮助或者代替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而国家权力也大多集中在这几人身上,皇帝反而暂时没多大的权力。例如汉宣帝时期的霍光、明神宗时期的张居正。
2、权臣当道。这主要是因为皇室积弱或者某个家族势力太过强大,甚至达到了威胁皇族的地步,国家大权被臣子篡夺,一应大事由权臣决断,甚至包括皇帝生死,这类历史上较多,例如董卓、曹操。
3、利用皇帝信任欺上瞒下。这类中的臣子一般都曾和皇帝共患难或者同成长,得到了皇帝极大的信任,利用皇帝赋予的极大权力反而欺瞒皇帝或控制皇帝,祸乱朝政,这类型以太监居多,例如明武宗时期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等。
4、臣子抱团与皇权对抗。皇权过于强大,独断专行,即使决断错误也无法阻止。这种情况下,臣子抱团,组成一个庞大团体对抗皇权,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限制或者控制皇帝,例如明朝的文官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古代皇帝权力那么大,为何最后还是会被权臣所控制?
古代皇帝权力那么大,为何最后还是会被权臣所控制?
1,在意识形态上,古代有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里的纲,是指纲领、纲目,具有代表性、规范性、表率性和领导性。说直接点,后者必须听前者的话,不得违逆,不得背弃。
但话是这么说,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臣就更多了,比如,王莽、曹操、司马懿、杨坚、赵匡胤,都没把皇帝放在眼里。为何会有这种状况呢?
因为理论和实践从来不是一回事儿。何况,最初的“三纲”本身不是一种要求,甚至不是一种主张,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应该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随着生产力及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三纲”应运而生。一开始,三纲并不具备约束性,是到后来儒家将其整合进儒家思想体系,三纲才成为古人的思想枷锁。
伴随三纲的,通常还有五常,仁、义、礼、智、信。两者构成了封建时代的秩序规范,补充了古代法律未能涉及的范围。“君为臣纲”对臣子的约束力其实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当面对无上的权力时,权臣们这层障碍,自然也就敢凌驾于皇帝之上。
2,在官职任命上,从秦朝设立丞相开始,丞相就是百官之首,虽然在一些朝代宰相的品级并不高,但是手里的权力却是最高的,还能够调动兵力,后世位高权重的六部尚书也只是丞相的下属办事人员,实打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宋朝以前丞相是可以跟皇帝坐而论政的。即便是到了宋朝以后,皇帝也不敢轻视丞相。
因此,才会导致皇帝的权利会被臣子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