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晚年时期,和珅的派头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因为乾隆皇帝年迈,平时说话声音很小,所以和珅这个亲近之人就成了乾隆皇帝的传话筒,就连嘉庆都没有这个资格,所以大臣们私底下都叫和珅是“二皇帝”,虽然前面加了个二字,但是后面这个皇帝的称号还是很气派的。
但是和珅应该自己心里也很清楚,等乾隆这个靠山一倒,嘉庆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的。所以和珅在乾隆尚未殡天时就想让乾隆给留个保命符,乾隆是谁,老了老了心里还是很清楚到底该帮谁,嘉庆才是爱新觉罗子孙,所以和珅到头来什么也没得到。
在乾隆去世后15天就被嘉庆皇帝收监判处死刑,列出的罪状条条属实,其实按照那些罪状,和珅都得被灭满门了,可是因为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嘉庆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不仅是嘉庆很疼爱的妹妹,也是乾隆最疼爱的一个女儿,所以嘉庆为了不让自己的妹妹守活寡就只惩办了和珅。可是嘉庆这样做就对固伦和孝公主好了吗?并非如此。
因为在和珅死后,其儿子丰绅殷德性情大变,本来这夫妻二人很是恩爱,即使固伦和孝公主在两个孩子夭折后不能生育,丰绅殷德也不愿意纳妾延续香火,只怕委屈了爱妻,可是当和珅死后,丰绅殷德不仅和固伦和孝公主之间感情出现裂痕,而且整日沉湎于酒色之间,不仅纳小妾而且纳了很多小妾,带着小妾的孩子在公主面前恩爱,固伦和孝公主看着这样的丈夫,只能整日以泪洗面。
可是不论丰绅殷德如何作践自己,如何对公主做出诛心之事,公主也仍然不离不弃,直到1810年丰绅殷德去世,她也在13年后去世,终年49岁,因为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家的这些瓜葛,本来应该一生幸福的格格,却过的如此坎坷,所以嘉庆和道光都给予了物质和礼制上的厚待,让她受尽了三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的宠爱。
清朝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为何乾隆在世时嘉庆帝没有处理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乾隆在世嘉庆当时没权没理由杀和珅。
嘉庆,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从这个排名我们不难看出,皇帝的位子本应该不属于他。因后来种种机缘巧合,深谙权道、老辣持重的乾隆帝秘密把他立为皇储二十多年。直到乾隆85岁高龄的时候,才恋恋不舍地把皇位禅让给他,自己则做起了掌握实权的太上皇,嘉庆则是小心翼翼地围绕在乾隆周围。直到乾隆八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嘉庆才开始真正地处理朝政。
忍了三年多,终于等到了乾隆归西的那天。弥留之际,乾隆仍然抱怨说:“可惜军务没有处理完,留下了大遗憾。”临死前,乾隆紧紧攥着嘉庆的手,眼睛望着正在交火的西南方。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的不是一个完美的江山,而是一个巨大的坑,这个都需要嘉庆皇帝来填补。而且正是因为这样可能才导致嘉庆皇帝早年突然离世。为什么这样说呢?嘉庆皇帝在他父亲去世以后为了能够延续这个清朝,弥补这个漏洞,就开始了疯狂的工作,当时整个朝廷风气大坏,官员从上到下有很多都是贪官,为了清除这些贪官,嘉庆皇帝费劲周折,而且嘉庆皇帝不允许一个贪官存在,必须要做到彻底。
和珅是在乾隆死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嘉庆法办了,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嘉庆之前不杀和珅,完全是因为乾隆还活着,而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嘉庆自然不敢动他。可实际上,却有一人令嘉庆极其忌惮,他手握朝廷重兵,与和珅一内一外把持朝政多年。若不是他不幸身死,恐怕就算乾隆驾崩,嘉庆还是不敢处置和珅的。
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其中真相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
其一就是乾隆的不放权;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
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
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
盛极必衰似乎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摆脱不了的魔咒,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大唐了,而造成这种转折的皇帝就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大唐走向极致的繁盛,天宝末期,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的盛世戛然而止,此后就是一百多年的大唐挣扎史。而在大清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处在节点,准确来说应该是制造节点的皇帝,即乾隆帝。
所谓康乾盛世是在乾隆皇帝时期真正实现的,这种实现并非全是乾隆帝的功劳,毕竟在他之前的数位皇帝,从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一直到雍正帝,都称得上是好皇帝,早已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乾隆帝不过是站在祖宗们的肩膀上继续为盛世的到来点一把火。
但很显然,乾隆帝确实点了火,盛世也确实到来了,但将所有功劳不知不觉据为己有的乾隆帝飘了,自称什么十全老人。他不知道或许假装不知道,盛世的表象下是已经僵化的制度和从根部开始腐烂的吏治。乾隆帝或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年龄的增加让他滋生了享受的因子,花钱如流水已经不足以形容乾隆帝,动辄大排场、大动作、大消费。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弘历
有功之人自然应该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但是乾隆时期的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加重,和珅遍布全国的关系网使得各种名目的盘剥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里去,极致的享受与极致的困顿一碰撞,那就是猛然一声炸裂。
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民间的起义就开始冒头,越到乾隆晚期越严重。而乾隆皇帝不知不觉已经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做了将近六十年,眼看就要超过清圣祖了,孝顺的乾隆皇帝决定让位于儿子嘉庆帝,然后自己做了一个太上皇帝。实际上这个让位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大事还是乾隆帝说了算,嘉庆帝这个皇帝的地位顶多比太子高那么一点点。
明明是一国之君,却对大部分的国政没有干涉的权力,这放在谁身上也不好受。但是国无二主,也就是说嘉庆帝只是多了一个身份,但手中的权力很可能更加的少,父子俩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乾隆帝让位不代表让政,嘉庆帝登基不代表亲政,该有的权力没有,必将导致矛盾。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颙琰
这方面的例子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专注对外军事扩张,让位于儿子赵惠文王,后来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行宫三个月,活活饿死,身为儿子的赵惠文王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沙丘,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再比如唐睿宗曾在先天元年(712年)让位于太子李隆基,而“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结果后来李隆基除掉了太平公主逼着唐睿宗真正让位然后正式亲政。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甘愿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所以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最正常的情况就是太上皇被软禁起来,以防他擅权。但是嘉庆帝还没有那个实力与乾隆帝做对抗。但父子俩的斗法必然一直没有停,暗流涌动中的权力竞争是这一时期的第一重危机。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白莲教起义
嘉庆帝的憋屈并不仅仅是乾隆帝的不让权,还在于乾隆帝给他留下来的烂摊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嘉庆帝登基的那一年,仅仅隔了不到两个月,白莲教起义就开始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一起义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也极长,一直到嘉庆七年才被平定。
而白莲教之所以起义,自然是在乾隆帝时期就已经埋下的祸根,前文说了,乾隆帝和和珅等官员的极致享受与百姓的极致困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白莲教正式利用百姓心中的怨恨来对抗朝廷。
如果说乾隆帝的不放权是现实给嘉庆帝的第一个打击,那白莲教起义就是第二个打击,而和珅的势大欺主就是第三个打击。和珅一度在乾隆晚年被称为二皇帝,权力甚至在嘉庆帝之上,嘉庆帝受制于乾隆帝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受制于一个大臣,他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钮祜禄·和珅
但他的反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毕竟和珅经营多年,早已经将帝国的整个吏治搅得不成样子,而且有乾隆帝在那里,嘉庆帝很难放开手去处理和珅的问题。
吏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库的亏空就一直是个大问题,而平叛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个钱财从哪里出?从百姓出的话,又会反过来让白莲教起义更加强大,如果从国库出、从官员那里出,又无从下手。所以我们看在乾隆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对于白莲教是有镇压的,但是镇压的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时间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的正月,距离嘉庆帝登基已经过去了四年,乾隆帝去世,嘉庆帝迅速亲政,然后又迅速拿下了和珅,开始整顿吏治,处理贪污腐化问题,全面镇压白莲教起义。
所以我们看乾隆帝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太难了,他面对多重政治危机,其一就是乾隆帝的不放权;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当然这只是国内存在的政治危机,而国际上来看,嘉庆帝出生的时候,正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工业革命的浪潮里,我们落后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巨大的政治危机已经埋下,在不久的未来等着清朝的皇帝们。
总结:权利真好,我真得再想活它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