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说:“我小的时候遭遇不幸,因此在老家起义,目的只是为了自保,但是当我做大,见到群雄并起,百姓并没有得到安稳度日的条件,反而让百姓遭受生灵涂炭,我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决定,行仁义,重节俭,和众兄弟一起同舟共济,共同为百姓打造一片祥和的天地。”
朱元璋童年剧照
看着朱元璋说的这些话,是不是感觉他自己也是被逼无奈的?确实在当时的那个条件下,朱元璋确实不算是最强的,也不是最富有的,如果真的想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那最重要的就一定是建立一个能够为百姓着想的朝代,而不是只为自己的荣华富贵的朝代。
明朝的建立是很不容易的,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确实身份和地位都无法跟后来的皇帝相比,但是最后朱元璋能够坐上皇帝,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除了朱元璋的那些拜把子兄弟的东征西讨,也有朱元璋懂得如何使用和运用人才的能力,但更重要的却是朱元璋代表的是广大的受压迫的百姓。
徐达和众兄弟
身边有能够和自己共同进退的兄弟,成功基础坚实。朱元璋能够起来,他身边的这些共同进退的兄弟功劳是不小的,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朱元璋刚开始投靠在郭子兴的门下,算是投石问路了,即便刚开始朱元璋职位很低,他也是做得很好的,不仅是为了能够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也是为了能为这乱世出一点力,因此在每次打仗的时候,朱元璋总是能够靠着自己的智慧取得胜利,所以朱元璋很快就从底层的小小的兵卒提升为小小的将军了。
人确实太聪明了,因此让人嫉妒了,而郭子兴也是一个做事不果断的人,朱元璋最后只能带着他的同乡回到了乡里,虽然此时朱元璋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十几个兄弟,但是朱元璋心中那个为百姓谋福祉的信心是没有丧失的,经过这些人的不断折腾,一支充满正义的队伍就这样起来了。
现在人做事,靠着单打独斗确实很少能够成事,这一点在当时更是如此。现在讲资源整合,信息互用,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有当时的人那种闯劲,有当时的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那么何愁事业不上一层楼呢?
徐达剧照
朱元璋用这个智慧的大脑,熟练地使用现有的这些人力和财力发展壮大。朱元璋这个人驾驭人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他知道这些人需要的是什么,这些人怎么样才能在他的麾下效力,哪些人做什么能够事半功倍,哪些人适合干什么,他都一清二楚,也正是朱元璋能够成为这些人的领头人的原因。
徐达、汤河、常遇春等,这些哪一个不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哪些人又不是知根知底的呢?在这些人中,有的人比朱元璋的地位还要高一点,但是却仍然能够在他这里听从调遣,不正是这个原因吗?
就连后来发现的蓝玉,还有自己的义子沐英,哪一个不是他的心腹呢?想要这些人听从自己的,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人能够听话,更重要的是真心地为他们着想,这才是一个领导者最应该做的。
量才而用,才能够发挥一个人的最真实的实力,但是能够发现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朱元璋没有发现这些人的能力,那么就不会有大明的建立了。
徐达北伐图
内心永远装着天下的贫苦百姓,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才是成功最大的关键。朱元璋身为一个贫苦的农民出身,自然知道百姓受的苦有多苦,即使在他当上将军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人,不会忘记整个天下还有很多和他曾经一样的人是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不断地战乱和天灾人祸,让贫苦的百姓的日子一天难过一天,只有自己把这个天下统一了,才能有一个和平的世界,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
在元朝的统治期间,汉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为了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在进行北伐的时候,举起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大旗,此口号一出,立即得到了北方广大百姓的支持,其声势不断壮大,明朝才能够很快地解决北方的残元势力,实现大明一统。
历史总是给人们很多的启示,朱元璋就是如此,虽然出身很低,但是脑子灵活,而且聪明,再加上经营得当,朱元璋深得人心的形象深入人心,这样的领导者难道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