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分法悖论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用来证明运动是不可能的”的观点,具体是说如果一个人要从A点走到B点,那么就需要经过A和B的中心点C,走到C点就需要走到A和C的中心,以此类推,这个人将永远也到不了B点,因为他需要不断的走过中心点,但实际上再小的距离都有中心点,所以他走的再近也依然无法走到终点。
两分法悖论是什么
两分法悖论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想要走完一段路程,那么必然需要经过中心点,但实际上中心点是无限的,因为不管是多么短的一截路都是可以分出中心点的,这就意味着人将无限的接近终点,却达到不了终点,因为这段路也将是能够无限的被分割的,也就很好的论证了运动不可能的观点。
两分法悖论怎么错了
但实际上两分法悖论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学上来说,物体的最小长度被称为普朗克长度,那么将路程分割为最小的普朗克长度之后,两个长度之间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的长度,而运动就是通过一个普朗克越到另一个普朗克,但其中没有距离,那么也就意味着将不存在间断,从而也就使得运动将不能被分割,只能是连续的,所以这个悖论的前提就是错误的。
两分法悖论其实和切断时空的四大芝诺悖论之一-阿基里斯悖论很像,它们都是形而上学的将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分割来看的,芝诺在公元前5世纪就提出了一种说法,他说如果在古希腊跑神阿基里斯的前面1千米处放上一只乌龟和他赛跑,而阿基里斯以比乌龟快10倍的速度进行追赶,那么阿基里斯是永远无法追上乌龟的,因为当乌龟跑出100米时,阿基里斯奔跑下一个100米所用的时间就是之前的1/10,而这就意味着乌龟比他多10米。
而阿基里斯再次跑完下一个10米的时候,乌龟又比他多1/10,又是1米,而以此类推下去,总是会无限的接近追上,但总是会差上至少9/10,也就是永远都无法追上乌龟。这其实和两分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这两种理论都犯了“时间是可以分割”的错误,实际上在物理学上来说,时间是连续的。
地球之肾主要是指湿地,对于地球有着非常重要的净化水质和湿润气候的作用,能够防止土壤的沙化和地下水的缺乏,同时水域资源丰富的湿地还能够增加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之肺则是指雨林,主要是帮助地球生成大量的氧气和有机物,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地球之肾和地球之肺的作用1. 地球之肾
湿地之所以被比作地球的“肾”,就是因为它也有着类似人类“肾”的功能,它能够给水环境进行“排毒”和“解毒”,这样就能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水质的净化也主要是依靠着湿地中大量的水生植物,其中比如水葫莲、芦苇等都是很好的天然污水处理机器,所以在检测的时候,湿地附近的植物组织比水中含有的重金属要高上10万倍。
而湿地除了具有重要的净水作用,而且它还对生物多样性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湿地虽然只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6%,但在这里却生长着至少占到全球20%的物种,大量的水生动植物都在湿地中生长和繁殖。并且湿地就像是海绵一样,在洪水泛滥时能够吸收大量水分,而干旱时则能够保持土壤的湿润。
2. 地球之肺
其实广义的来说地球之肺主要是指森林,但狭义的来看,地球之肺的称号则常常是被授予给热带雨林的,尤其是亚玛逊雨林这片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雨林,它不仅能够给很多的生物提供栖息地,而且其中的树木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进行碳氧交换,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而如果要是按照广义的森林来说,它们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的分量每年多达28.3亿吨,几乎是全部不陆地植物的53.4%,几乎占到了一半,因此它对于地球的空气质量有着极为良好的改善作用,并且也是地球生态圈中极为关键的一环,而它也和地球之心之称的海洋被称为地球三大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