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伯纸是东汉末年的汉灵帝时期才出现的纸,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用的纸张,当然也是基于蔡伦纸的方式改进而来的。在蔡伦纸出现后,一直有很多人不断地改进纸张的制作方法,而在蔡伦去世后的80年,便出现了一位叫做左伯的造纸名家,他的纸不仅洁白柔软,而且厚薄均匀,相较于过去的纸质地也更加细腻,因此被广泛接受,被将这种纸称之为左伯纸”。
之所以当时能够造出质地细腻的左伯纸,和当时的地域条件、时代等原因是脱不开关系的,因为左伯纸的原料主要是桑皮和麻料,而东汉时期的山东,也就是当时的齐鲁,这类的造纸原料是非常丰富的,当地的桑蚕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史,主要就是依靠丝绸之路出口蚕丝到西域为生,还有着“男耕女桑”的说法,可见当时的桑树资源多么丰富。
而麻料,又是普通人家几乎都能获取的便捷资源,因此这才促使了左伯创造出著名的左伯纸。也因此有专家认为现在的山东手工纸就是由左伯纸改良而来。
左伯纸的特点是什么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广大的劳动人民,而蔡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而左伯又在蔡伦纸的基础上更加优化,因此和四大发明之一的初级造纸术相比,左伯纸就展现了更强的特性,最大的优点就是韧性大,因此长时间使用也不会损毁,有着“百折不损”的说法,摸起来的手感虽然柔软,但不像其他纸张一样一戳就破。而且左伯纸的纸纹是非常细腻的,质地均匀轻薄,可以说是一般纸张无法相比的。
但左伯纸也有工艺复杂,这样一个不可否认的缺点,在唐宋时期地位就逐渐开始下降,因为当时不仅出现了新型的竹纸,而且文化发展鼎盛,因此对于纸张的需求增加,但左伯纸工艺繁琐,根本满足不了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于是就不再受到大众欢迎,更多的是被作为小众手工业传承了下来。
蔡伦是东汉时期造纸术的改良者,在汉武帝在位时,被任命为九卿之一和尚方令,之后一举革新了传统造纸术,创造了“蔡伦纸”,使纸张从此变得更加低廉耐用,书写起来也更加顺滑,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逐渐取代了沉重的竹简,这对世界的文化传播来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蔡伦也被后人尊称为“纸神”,改良后的造纸术也成为了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蔡伦造纸术的过程
在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人们大多是以竹简、丝绸以及甲骨等进行记录,不是过于材料昂贵,就是太重携带不便,后来随着桑蚕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渐以蚕丝的漂絮物制作出了最初的纸张,但当时的纸张手感粗糙,而且纤维条分布不均,凹凸不平,根本无法用于书写,大多只能用于包装。
直到汉武帝时期,蔡伦才结合之前的造纸经验,以一些廉价的破布、渔网、树皮、麻料等,浸泡白天后,经过捶打和搓洗将这些树皮和麻料褪去皮和壳等坚硬的部分,再涂抹上石灰水,之后蒸煮八个昼夜,冷却后取出,利用草木灰进行浆洗,又开始重复蒸煮和涂抹石灰水的过程,十多天之后所有的材料就会变为浆糊状,碾磨后用方格工具平摊捞起,经过几天的晾晒,就做出了一种更加顺滑且轻薄耐用的纸张。
之后蔡伦纸在汉和帝时期,就被皇帝推广开来,刚好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又逐渐的传入到中亚和西欧,就这样蔡伦纸便流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时之间蔡伦造纸术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之后的朝代也在这一造纸术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改进,陆续出现了以竹子、麦秆、桑皮等原料制成的纸张,韧性更强,更加耐用,方式也是越来越多,后来甚至还出现了染色工艺。
很多人都认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但实际上他只是改良了前人的方法,虽然不能否认蔡伦的功劳,但造纸术的创造,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脱不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