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梨酥是台湾的小吃,也是非常著名的甜点,有很多人去台湾就是为了吃一口正宗的凤梨酥,凤梨酥的皮是非常酥的,咬上去都可以听到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叫酥的原因,凤梨酥的馅是甜口的,但吃起来并不是很腻,特别适合孩子和老人吃。
一、凤梨酥是台湾的标志
凤梨酥不仅有中国的风味还结合西方的味道,所以凤梨酥在外国也是非常受欢迎,台湾的凤梨酥店门口有很多的外国人排队购买,现在凤梨酥也成了台湾的标志之一,在去台湾旅游的时候,凤梨酥就是当地的有名特产之一,送人比较合适。
正宗的凤梨和水饺差不多,都是属于皮薄馅多的,皮的做法有很多的讲究,烤制的时间也有严格的把握,凤梨酥馅在调制的时候,为了不让人感到腻口,会在馅里面放点冬瓜,吃起来口感更好,台湾正宗的凤梨酥味道是很棒的,回头客也有很多。
二、三国时期就有凤梨的记载
相传凤梨酥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凤梨在闽南语中的发音和旺来差不多,是非常吉祥的象征,代表后代旺盛的意思,三国时期的时候,刘备迎娶孙尚香的时候,所用的喜饼就是现在的凤梨酥,现在很多结婚的地方也都用凤梨酥,有很好的寓意。
三、凤梨酥的改进
之前的凤梨酥也是喜饼特别的大,一般人家买了很难吃完,也没有那么多钱买凤梨酥,后来经过糕点师傅的改良,大的凤梨酥也成现在小块的凤梨酥,当时被称为是龙凤饼,寓意比较的吉祥,订婚的时候经常用龙凤饼,后来用凤梨制作,也就改成了凤梨酥。
传到台湾之后,凤梨酥又进行很多的改良,在馅里面还加很多的原料,用很多的谷类,饼皮也加入很多的食材,在凤梨酥的基础上又研发多种食物,后来又根据西方的口味进行改良,形成中西方人都喜欢的一种甜点。
刮骨疗伤的主人公是华佗和关羽,关羽的胳膊被人射上毒箭之后,就请来三国时期有名的医生华佗,华佗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给关羽进行了刮骨疗毒,其实这件事情的可信度不高,华佗在公元208年死的,而关羽刮骨是在公元219年发生的。
一、刮骨疗毒有夸张成分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写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的夸张成分,关羽被箭射之后,找到华佗,并且在不用麻药的情况下,把深入骨髓的毒给刮了出来,刮骨所承受的疼痛,就算在能忍的人,也是受不了,直接会昏死过去。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在给关羽刮毒的时候,关羽竟然还一边在下棋一边在喝酒,就和自己在享受按摩一般,这确实有点把关羽神化,说关羽在刮骨的时候躺床上咬牙坚持,这样可信度还比较高一些,在刮骨的时候,关羽的部下都已经吓的脸很白,而关羽还是保持红脸。
刮骨的过程既然不疼晕,至少也没有精力继续下棋,在电视剧中关羽和别人下棋的过程中,好像还要快赢了对方,关羽在疼得时候不可能还保持如此清晰的头脑,刮骨的时候需要把肉都剥开,难道这样不会把关羽的血都流干。
二、给关羽刮骨的另有其人
还有的野史中记载的,给关羽刮骨的并不是华佗而是另有他人,只不过是军中的一个小医生,关羽受的伤也没有那么严重,之所以会这么夸大事实就是想塑造关羽的人物特点,从而被后人赞扬,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情可信度是非常低。
两者发生的时间是不同的,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华佗早就被曹操杀死,所以不可能是华佗给关羽治的伤,三国志这么写也是给了关羽比较好的结局,塑造关羽英勇的身份,让后人对关羽更加的信服,现在关羽也被称为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