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一词最早由德国精神病学家约翰·奥利文(JohnOliven)于1965年提出,之后被跨性别群体传播开来。跨性别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指代性别认同不同于其被指派性别的个体或群体。在此概括性术语范围内的个体可能认同于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术语,如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性别酷儿等。跨性别与顺性别相对,顺性别指其性别认同与其被指派性别相同的个体。
相关概念
被指派性别,即个体出生时被指派的生理性别。性别认同,指一个人内心深处在较长时间以来所感受到的自己的性别。跨性别女性、跨性别男性和性别酷儿的划分依据即为一个人的性别认同。
跨性别男性及跨性别女性
跨性别女性(Male-to-Female,MtF,跨性别群体内俗称“木桶饭”),指其出生时被指派的生理性别为男性、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跨性别者。跨性别男性(Female-to-Male,FtM,跨性别群体内俗称“飞天猫”),指被指派性别为女性、自我认同为男性的跨性别者。北京同志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跨性别女性约占跨性别群体的33.7%,跨性别男性约占30.9%。
性别酷儿
性别酷儿是一种性别认同,表示个人不认同于男女二元性别的分类。性别酷儿表达了对二元性别划分的质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跨性别者都认同自己为性别酷儿,也不是所有的性别酷儿都认同自己是跨性别者。《2017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性别酷儿约占跨性别群体的26.4%。
对跨性别者的称呼
称呼跨性别者时,应使用其选择的性别,而不是其出生时被赋予的性别,并且应使用与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相符的代词。如用“她”称呼跨性别女性,用“他”称呼跨性别男性,用“ta”称呼性别酷儿,以及用“ta们”称呼跨性别群体。如果不确定该使用何种代词,应当询问跨性别者希望以何种代词被称呼。
跨性别者的性倾向
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是不同的概念。性别认同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性别的认识。而性倾向指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的持久的情感和/或性吸引。
性别认同和性倾向没有直接关联,顺性别者和跨性别者都可能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泛性恋性倾向中任何一种或多种。《2017年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在跨性别群体中,双/泛性恋占比最多,为33.3%,异性恋占26.2%,同性恋占25.7%,此外还有无性恋或不确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