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1.56亿年前-1.4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20米,体重更是达到了30吨左右,属于巨型恐龙的一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颈部长可达尾巴的1.5倍,第一批峨眉龙化石是在中国四川自贡发现的。
峨眉龙的体型
峨眉龙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之一,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相似,都拥有着超乎寻常的长脖子和长尾巴,所以它的体长普遍都在12米以上,最长的可以达到20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到了51位,与东北巨龙、南方梁龙,甚至是沉重龙等有着非常相似的大小,要知道这个体长几乎相当于现代的4-5层楼高。
峨眉龙的外形特征
到目前为止峨眉龙总共发现了6个分支,不过它们普遍都具有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脖子很长,一般来说可以拥有17节颈椎骨,远远超过了蜥脚类恐龙的平均水平,并且每节颈椎本身就比较大且长,这也使得它们的脖子比背部还要长上3倍。其次就是峨眉龙的脑袋呈现楔形,并且鼻孔虽然隆起且非常硕大,但主要是生长于鼻部前端,而不是像其他蜥脚类一样长到了头顶。
峨眉龙的生活习性
峨眉龙的牙齿非常硕大且边缘带有锯齿,因此它非常适合啃食有韧性的坚硬植物,比如蕨类植物和树叶等,在侏罗纪时代的中国,峨眉龙算是该地区最常见的恐龙之一,它们虽然庞大,但是喜欢群居,并且经常会将巢穴安置在内陆湖周围,它的前肢较短,只有一根拇指上有爪,方便抓握植物。
峨眉龙的化石发现
峨眉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1939年于中国四川自贡境内发现的,要知道自贡可是中国的恐龙之乡,这里发现了中国至少一半的恐龙化石,所以目前峨眉龙一共发现了6个分支,几乎大部分都是出土于这里,其中毛氏峨眉龙的化石完整度超过了90%,可以说是目前最完整的蜥脚类化石,体长可达26米,被称为恐龙之父。
齿河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特异龙超科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可达6-7米,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极少数能够存活到白垩纪末期的特异龙超科恐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
齿河盗龙的体型
齿河盗龙属于南美洲最大型的肉食恐龙之一,体长普遍为6-7米,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275位,大小几乎和现代的一只亚洲象差不多大,类似与米拉加亚龙、阿巴拉契亚龙以及弯龙等的体型,尤其是它的后肢非常修长。
齿河盗龙的化石发现
齿河盗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巴塔哥尼亚南部的La Leona河周围,而在当地居民的语言中这条河被称为“Orr-Korr”,也就是“有牙齿的河流”的含义,所以最终将这种恐龙取名为“齿河盗龙”。不过这种恐龙的牙齿确实也非常特别,和手盗龙类下的似鸟龙科或者恐爪龙下目恐龙的牙齿很相似。
齿河盗龙的这批化石中包含了颅骨、牙齿、尾椎以及胫骨碎片,虽然一开始专家都认为它很可能是暴龙超科中的大盗龙科恐龙,但是直到09年的时候,齿河盗龙才被判断为异特龙超科下的恐龙,也是目前发现的最罕见的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特异龙超科恐龙。
齿河盗龙的生活习性
根据齿河盗龙埋藏的Pari Aike地层,可以看出齿河盗龙和小头龙、巨型蜥脚下目的无畏龙、普尔塔龙等都生活在同一地区和时代,并且齿河盗龙还长有极为锋利的尖牙,所以它可能主要是以当时的巨型植食性蜥脚类恐龙或者小头龙为食,当然巨型蜥脚类的体型过于庞大,因此齿河盗龙更可能只是捕食它们的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