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因为战备的需要,366医院在长沙马王堆这里进行了地下防空洞医院的扩建工作,当时为了医院的重病患者以及设备的安全考虑,就决定在马王堆这两个“土丘”下进行扩建,本来这里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地下掩体了,但是为了扩建工作,也为了预防苏联伞兵的攻击,366医院决定继续扩建。那时候人民有信仰,干起活来也有浑身使不完的力气,十多天的功夫,战士们就挖出了十几米长的洞,但是后来发现这洞不能挖了,因为挖出的已经不是土了,而是白膏泥,又细又软就像炊事班做出来的大馒头。
领导来到了现场也不懂这是什么,就让战士们打两个孔,看看里面是什么情况,结果打的孔往外冒蓝色气体,恰巧旁边有一位医院的领导正在点烟,一团蓝色火球爆炸以后,战士们都被吓的掉头就跑。
而这,就是马王堆《道德经》被发现的伊始。
蓝色火焰成考古界永久遗憾在考古界里,专家们把能够冒蓝色火焰的墓穴称呼为“火洞子”,老专家都知道,一旦墓穴出现火洞子,就证明墓没有被盗,而且保存相对来说非常完好,因为一旦有气体进入的话,是肯定不会有“蓝色气体”出现的。
但是,这种蓝色气体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添加进去的,时至今日也不得知,就说这次马王堆,当时专家知道以后,已经过去了三天,空气已经流通进入墓穴当中,后来专家尝试着用氧气袋收集一些,但是因为时间太久,这种气体已经非常微弱了,导致了收集失败。
这种蓝色气体在此后的考古中再也没有出现过,马王堆中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以及陪葬品到底是不是和这蓝色气体有关,我们也无从知晓了。
未经篡改的《道德经》就是在马王堆中发掘而出的,专家认为它的价值怎么评价都不为过马王堆一共有三个墓,辛追夫人墓第一个发现,被认为是一号墓,二号墓和三号墓是同时发掘的,但并没有发掘出如辛追夫人一样的“文物”,而且因为埋葬辛追夫人的时候,这两个墓被破坏了,因此墓中也并没有发现蓝色气体。
但是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也就是咱们大家所说的《道德经》,价值非常重大,用专家高至喜的说法就是,怎么评价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帛书》是出土与三号墓井东边厢靠中部的位置,是装在一个保存非常完好的黑色漆盒中的,这个盒子特别重,当时往外拿的任全生差点没端住,如果当时掉在地上,那么整个《帛书》都将会消失殆尽。
《帛书》在漆盒里是被丝织品包裹的,透过丝织品能够看到其中是有字的,当时没有查看字的条件,就将《帛书》装在了充满氮气的塑料袋中,连夜运到了故宫博物院。这批《帛书》共有50多种,涵盖了医学,天文,地理,体育,文学,历史,哲学等等,共计十万余字,而其中就有《道德经》的著作,目前并不清楚马王堆中出土的道德经就是原著没有被篡改过的,但是和现在广为流传的对比可以看出,改动还是非常大的。
马王堆《道德经》应该是最接近正版的史书和文献在记录的过程中有所篡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个人对于文学的理解不同,摘抄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更改,而因为年代久远,流传至今的文学就会多多少少有些变化。
就拿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吧,实际上和早期也是有所不同的,毕竟时代不同人们的认知不同,解释就不尽相同,而且以前的书都是摘抄的,人工书写还是有错误发生的,这也让文献有了篡改的可能。
但是专家们认为,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实际上已经和原著应该差距不大,具体支持这种分析的原因有二。
其一,在春秋时期,帛是非常重要的且昂贵的,能够被用来记录的丝织品本身都是价值连城的,只有用来记录有价值的文字,才会用帛在书写,因此要求一定是不能出错。
这个时期大部分文字还主要是在竹木简上记录,在帛上记录都是重要的文献,因而被删减的可能要很低,原版性很高。
其二,马王堆的墓主人是利苍,这是跟随刘邦打天下时的功臣,位列141功臣第120位,是侯爵。而其孙子曾在汉朝的都城长安做武官,拥有领兵权,权倾天下那种,因此他家的帛书肯定相对来说更正确一些。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很多文献都被焚毁了,《道德经》在这个过程中被损坏也是正常的,原版几乎很难有存世的可能了,马王堆的《道德经》应该是已知最能接近原版的了。
此外,汉代的墓在防腐上普遍采用白膏泥,自洛阳铲诞生以后,汉墓几乎被盗了,而盗墓贼通常都会把青铜器玉石等有价值的东西都盗走,被破坏的墓基本难以保存下帛这种丝织品,因此即便有更早的《道德经》,估计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为什么要篡改道德经很多人并不知道,《道德经》是西汉立国时,统治层面用来做决策的理论书籍,可以说当时就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那么这种书籍肯定是要被篡改更有利于封建统治阶级使用的。而后历朝历代都会针对自己的想法做一些修改,所以被篡改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就说篡改中的一项,马王堆版本是“大器免成”,而今改动版本是“大器晚成”。
马王堆版本的说法是,人才成功的过程是不用干预的,顺其自然就能成才。而更改后的版本更符合儒家的思想,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去努力,活到老,学到老。
由此可见,不同的思想对于文献的解读是不同的,因此篡改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写在最后虽然《道德经》被篡改,没有维持原文流传下来,是比较可惜的一件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改动后的《道德经》起码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流传了下来,如果不被统治阶层所重视的话,不被篡改的《道德经》根本难以流传至今。
这回大家知道《道德经》的来龙去脉以及更改的原因了吧。
道德经不存在篡改,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当时出版物極少(木印刻版工作量大,价格昂贵是主因)書本流传都靠抄写,(有专职抄写和个人抄写),在抄写过程中出差是难以避免的,在范夲被损毁的状态下失去了对照,于是有了校正的行业,为了尽量纠正其中的差错,会选择多种手抄夲,手抄本良莠不齐,错漏的更正在無解时有揣测的情况发生,但不会影响理解。马王堆出土的也是手抄本,难免也会出差,所以仅供参考,不能代表绝对正确,学界为弥补这缺现,所以提供多种版本,是为了给研读者提供方便,邦助他们正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