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发布时间:2023-10-27 05:12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蒙古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诞生于下白垩纪,正模标本是一颗在中国的内蒙古发现牙齿化石,这也是中国内蒙古考察团队发现的首颗蜥脚类恐龙牙齿化石,在这之后还陆续发现了不少颈椎骨等,目前还不明确它属于蜥脚类恐龙的哪个演化支。

蒙古龙的化石发现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蒙古龙的化石基本上都是从中国内蒙古地区出土的,不仅在最初出土了一颗牙齿化石,而且之后还在当时的同一挖掘点又发现了10多颗同属于蒙古龙的牙齿,甚至还有前端的三节颈椎骨以及基底的枕骨。其中的牙齿化石都是圆柱形且非常修长,但是目前由于化石部位并不多,所以科学家对其并不了解。

蒙古龙的种属关系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蒙古龙有着非常类似蜥脚类恐龙的特征,比如类似铅笔一样的圆柱形牙齿,小且密集,但是由于只有颈椎骨等碎片,所以目前也没有明确它的种属关系,只有部分人猜测它可能是新蜥脚类,在过去也是有着非常多的说法,比如泰坦巨龙类、盘足龙科以及梁龙科等,不过最终还是将其归为巨龙类。

蒙古龙的名字来源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蒙古龙最初是由美国自然博物馆的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等人带领的团队进行挖掘的,这才发现了内蒙古的第一颗蜥脚类恐龙的牙齿化石,并且也是当时发现的唯一一颗牙齿,就像敏捷龙一样,所以它的种名则命名为“坦齿”,含义就是“单一的牙齿”,而它的属名则是以当时发掘地进行了命名,主要含义是表示“蒙古的蜥蜴”。

蜥脚下目恐龙的特征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蜥脚下目恐龙大部分都是体型庞大的,尤其是脖子和尾巴的长度占到身体的大半,有着类似大象的圆柱形四肢,尾巴则类似鞭子状,能够很好的驱赶一些侵扰它的小动物。蜥脚类恐龙的牙齿非常细小,但是非常密集,因此能够很好的啃食和研磨植物。

小角龙是一种角龙下目中的小型恐龙,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脑后的颈盾非常短,且体长只有0.6米,诞生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属于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角龙类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发现于亚洲的蒙古国,微角龙属于它的异名。

小角龙的体型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小角龙属于角龙下目中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几乎和大部分迷你似鸟龙类似,比如耀龙、树息龙以及似金娜里龙等,体长只有60厘米,大小类似于现代的一只狗,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之中仅排到695位。

小角龙的外形特征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小角龙结合了鹦鹉嘴龙科和原角龙科的很多特点,比如它拥有着尖锐内勾的鹦鹉状鸟喙嘴,而它的后颈部半圆形板甲非常短,明显只有大部分角龙科恐龙的一半,就连它的额角也是非常小的,不过它虽然属于植食性恐龙,但主要是使用后两足进行行走。如果想要了解小角龙的话,其实也可以观看迪士尼的动画片《恐龙》,在其中就曾出现过小角龙的身影。

小角龙的生活习性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小角龙和大部分角龙科恐龙一样,都喜欢群居生活为主,并且由于拥有着非常尖锐且弯曲的鹦鹉状嘴巴,所以大多是以坚硬且韧性大的植物为食,因为鸟喙状嘴能够轻易的切断针叶,再加上白垩纪时期的开花植物都是非常少的,所以小角龙大部分都是以低矮的蕨类植物、松树类以及苏铁等为食。

小角龙的化石发现

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

小角龙最早一批化石是在亚洲的蒙古国发现的,到1953年的时候由古生物学家Birger Bohlin进行了命名和描述,当时将其称为“戈壁微角龙”,但是后来发现已经有一种昆虫也使用了这一名称,于是之后便使用了新的名字来代替它的属名。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蒙古龙:中国内蒙古植食恐龙(首批出土仅一颗牙齿)》感兴趣,还可以看看《义县龙:辽宁出土最小的食草恐龙(长0.4米/1.25亿年前)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正式签约!巴顿加盟山西男篮,携手CBA冠军主帅,全力冲击前八

下一篇:杜锋再出手!浙辽新恐成绿叶,总冠军已近在眼前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