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丘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2.28亿-2.19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体长可达12米,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四肢非常粗壮,尾巴和脖子修长,脑袋呈现三角形。第一批黑丘龙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
黑丘龙的体型
黑丘龙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具有蜥脚类恐龙的典型特征,体长12米,在目前已知的770多种恐龙中排名130位,大小类似现代的一只蓝鲸,与大鸭龙、北方龙以及阿马格巨龙等巨型恐龙相似,几乎可以说站起来相当于3-4层楼高。
黑丘龙的外形特征
黑丘龙的脑袋相对较短,它的颅骨呈现三角形,长达25厘米,吻部较尖,具有非常典型的原始蜥脚龙类恐龙的特征,它的上颌骨前端两侧各长了4颗牙齿,而整个上颌骨都长有19颗牙齿,体长虽然达到了12米,但其中脖子和尾巴占到总长的很大比例,躯干较为粗壮。
黑丘龙的化石发现
黑丘龙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南非的特兰斯凯的黑色山脉北面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就埋葬于三叠纪的艾略特组地层,不过直到07年的时候才发现了首个黑丘龙的完整颅骨。目前只确定了黑丘龙的一个种属,而这个种属的全名叫做里德氏黑丘龙。
黑丘龙的生活习性
黑丘龙又被称为美兰龙,在蜥脚类恐龙中被单独列为了黑丘龙科,拥有着非常典型的粗壮四肢以及庞大躯干,科学家推测它很可能是以此来进行抵御和震慑敌人的攻击,而平时的时候主要是以四足行走。并且由于黑丘龙长有匙状牙齿,且非常细小密集,所以它和大部分蜥脚类恐龙一样,都是以当时的优势植物,比如蕨类、松柏以及苏铁等进行摄食的。
曼特尔龙是一种禽龙类中的鸭嘴龙超科恐龙,诞生于1.25亿-1.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大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体长普遍在6.5-7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前肢比后肢短一半,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的英国境内,化石完整度非常高。
曼特尔龙的体型
曼特尔龙虽然体型比普通的禽龙要小上不少,但是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体型还是能够排到275位,7米的体长也已经属于大型恐龙的范畴了,大小相当于现代的一只非洲象,和米拉加亚龙、弯龙以及阿巴拉契亚龙类似。
曼特尔龙的形态特征
按照曼特尔龙种属建立者格里高利·保罗的说法,它和豪勇龙的亲缘关系会更近一些,比禽龙的体型小很多,由于化石相对完整,所以能够判断它的体重只有0.75吨。曼特尔龙最大的体型特点就是它的前肢要明显短于后肢,并且后肢大约是前肢的一半长,所以它经常会在奔跑的时候只使用后两足进行移动,而使用四足的时候则是缓慢的移动。
曼特尔龙的化石发现
曼特尔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1917年由雷金纳德·胡利在英国的南部发现的,最初的时候曼特尔龙的名字叫做阿瑟菲尔德禽龙,是为了纪念化石发掘地威特岛上的阿瑟菲尔德村,但是直到07年的时候,由于格里高利·保罗将其确立为了新的种属,所以便重新为其取名为曼特尔龙,而这一次则是为了纪念首次发现禽龙的科学家吉迪恩·曼特尔。
不过目前在古生物学界,曼特尔龙还存在很多的备受质疑的异名,比如威特岛龙、道罗齿龙、前扁臀龙等,曾经在04年出版的第二部《The Dinosauria》就提到过,但是曼特尔龙种属的确定者保罗却没有在07年的研究结果中明确这些异名,也不太同意这些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