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
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秦皇汉武”。
回顾汉武帝这一生的励精图治和征战四方,最倚仗和最信任的军事将领就是卫青与霍去病,称赞他二人为“帝国双璧”。
卫青出生低贱但却战功赫赫,虽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却是军事贡献最大的将领。他不仅打破了“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彻底扭转了汉朝在军事上的守势,从此开始对匈奴展开了绝地反击。
霍去病年少成名,作为卫青的外甥,从小就舞刀弄枪并且研习军法。十七岁时,他作为校尉率领八百名骑兵就敢于深入大漠对匈作战,被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赐爵“冠军侯”。
而且,霍去病因为善于进行长途奔袭骑兵作战,积极贯彻了汉武帝提出的“大迂回、大穿插”战略而极其受宠。十九岁时,他就官居大司马之职,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权。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令整个西汉王朝都无比扼腕。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推测与汉武帝难逃干系。
今天,抱着还原历史和探寻真相的目的,文史不假带您重温霍去病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代表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死后葬于茂陵,谥号“景桓”。
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接再厉,下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兵北伐匈奴。此战再次大获全胜,尤其是霍去病这一路人马更是英勇无敌,一直将匈奴人追至狼居胥山才大功而返。
可惜,仅仅两年后的元狩六年,霍去病就突然离世,距离他漠北大捷并“封狼居胥”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已。据《史记》记载:
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而另据《汉书》记载: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相信您也发现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对霍去病之死的原因做出详实记录,前者用到了“卒”,后者用到了“薨”,简简单单一笔带过。对于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且风华正茂的将军,他在二十多岁时突然离世却不去探究原因,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与此同时,各种史料却对于汉武帝如何哀悼,如何祭奠霍去病进行了详细记载,这更加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
关于这个疑问,关于真正死因,有人认为霍去病死于疾病,有人认为死于瘟疫,有人认为死于外戚集团。甚至于,还有人认为霍去病之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本人。
一、死于疾病这种说法是目前流传最广,也是被官方和民间都能认可的。根据褚少孙所编修的《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这样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司马迁编撰《史记》后,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遗失,导致许多历史事件记录不全。为此,褚少孙搜集其它史料和民间记载,进行了积极的补充和修善工作。在他的补充内容中,以弟弟霍光的口吻明确认定,当年霍去病是死于疾病复发。
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幼年时却疾病缠身,故而才起了“去病”的名字。而且,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由于患病而早逝,可见霍家的确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
二、死于瘟疫在数次远征匈奴期间,霍去病初生牛犊不怕虎,坚决执行了汉武帝“大迂回和大穿插”的决策。这样一来,的确达到了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备的效果,但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后勤供给,完全依靠“取食于敌”。
为了遏制他的攻势,匈奴人也不断思考对策。其中,最阴损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毒”。匈奴将患瘟疫而死的牛羊或者马匹丢到水源中,导致了汉军骑兵饮用这些水源而感染瘟疫。
不过,若真是有瘟疫的传播,那绝不是霍去病一人感染,但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汉军大面积感染的记载。而且,这种瘟疫的潜伏期很短,断不会在两年以后才发作。
三、死于外戚卫青出身不高,凭借自己的军功才获得汉武帝擢拔。他的姐姐卫子夫得益于平阳公主青睐,才一步步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还诞下了太子刘据。几年后,卫青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又迎娶平阳公主为妻。这样,卫家终于成为了当朝的第一外戚集团。
纵观两汉,外戚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时刻都会威胁到刘氏的皇权。从之前的吕太后、窦太后和王太后,到现在的卫家,汉武帝自然是心存戒备的。因此,他开始有意疏远卫青,逐步重用霍去病,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漠北大捷后,霍去病被不断委以重任,即便生性谦和的卫青能够容忍,但卫氏集团的其他成员却越来越警觉。比如,平阳公主和卫皇后,甚至是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都有动机去伺机除掉霍去病,毕竟这已经事关到太多人的荣辱和兴衰。
四、死于汉武帝霍去病的一生荣光见顶于“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深入匈奴腹地后,通过祭告天地来宣誓大汉的威严和主权,也为了震慑匈奴残余不敢再次南犯。可以说,他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也就是汉武帝没有公开处罚他的原因。
但是,这种封禅和祭天仪式却不是谁都可以的,只有封建帝王并且是“受命于天”的贤能之主才可以。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啥意思?管仲为了阻止齐桓公封禅,就连“凤凰”和“麒麟”等灵异神物都搬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成为众矢之的。你想,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那霍去病有吗?
而且,霍去病“封狼居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而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又亲自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可见,即便已经事隔了九年,但他还是要通过自己封禅的方式来抹去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的历史影响。
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经触犯到了汉武帝的逆鳞,只是他为了平衡朝局故意隐忍罢了。但是,霍去病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危机和隐患,依然还在固执地维系着自己与卫氏外戚集团的亲情。
元狩六年时,位居高官却极少参与政治事务的霍去病突然联合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子少傅等官员共同上疏,请求汉武帝“册立三王”。据《史记》记载:
今臣去病上疏,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件看起来无关卫氏外戚集团的事件,却彻底触怒了汉武帝。
皇子封王表面看起来很正常,西汉历来就有这样的惯例。不过,皇子一旦封王就得远离长安去各自藩国赴任。这样一来,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就会地位稳固,“册立三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氏外戚集团。
在霍去病的带领下,群臣依照祖制纷纷上疏。不得以,汉武帝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三个儿子分别册封为齐王、燕王和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离京赴任。
在这次事件中,汉武帝明显感受到了卫氏的威胁,也感受到了两大将军联手的威胁,终于决心除去霍去病以稳固自己的皇权。没过多久,霍去病就突然去世了,甚至没有任何的征兆,成为了皇权和外戚斗争的牺牲品。
文史不假个人推测,霍去病极有可能是被汉武帝秘密赐死的。毕竟,在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可能危及到皇权的逾越都是必死之罪。@文史不假
元狩六年病世。年仅二十四年,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像祁连山的样子,象征勇武和扩地两个原则。
假如是被汉武帝害死,以司马迁的职业操守,肯定会有记载流传于世。
霍去病英年早逝,对汉武帝抗击匈奴是一大损失。
汉武帝刘彻是两汉时期最著名的皇帝,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而言,他不仅超越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甚至超越了开创大汉政权的汉高祖刘邦。
在位期间,汉武帝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加强,还大幅扩张了汉朝的疆域面积,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豪言壮语奠定了坚实基础。难怪,伟大领袖毛主席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秦皇汉武”。
回顾汉武帝这一生的励精图治和征战四方,最倚仗和最信任的军事将领就是卫青与霍去病,称赞他二人为“帝国双璧”。
卫青出生低贱但却战功赫赫,虽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却是军事贡献最大的将领。他不仅打破了“匈奴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更彻底扭转了汉朝在军事上的守势,从此开始对匈奴展开了绝地反击。
霍去病年少成名,作为卫青的外甥,从小就舞刀弄枪并且研习军法。十七岁时,他作为校尉率领八百名骑兵就敢于深入大漠对匈作战,被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赐爵“冠军侯”。
而且,霍去病因为善于进行长途奔袭骑兵作战,积极贯彻了汉武帝提出的“大迂回、大穿插”战略而极其受宠。十九岁时,他就官居大司马之职,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权。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才俊,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令整个西汉王朝都无比扼腕。关于他的死因,后世一直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推测与汉武帝难逃干系。
今天,抱着还原历史和探寻真相的目的,文史不假带您重温霍去病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曾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他代表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可能,死后葬于茂陵,谥号“景桓”。
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接再厉,下令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兵北伐匈奴。此战再次大获全胜,尤其是霍去病这一路人马更是英勇无敌,一直将匈奴人追至狼居胥山才大功而返。
可惜,仅仅两年后的元狩六年,霍去病就突然离世,距离他漠北大捷并“封狼居胥”仅仅过去了两年而已。据《史记》记载:
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而另据《汉书》记载: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
相信您也发现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没有对霍去病之死的原因做出详实记录,前者用到了“卒”,后者用到了“薨”,简简单单一笔带过。对于这样一位功勋卓著且风华正茂的将军,他在二十多岁时突然离世却不去探究原因,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而与此同时,各种史料却对于汉武帝如何哀悼,如何祭奠霍去病进行了详细记载,这更加充满了欲盖弥彰的意味。
关于这个疑问,关于真正死因,有人认为霍去病死于疾病,有人认为死于瘟疫,有人认为死于外戚集团。甚至于,还有人认为霍去病之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汉武帝本人。
一、死于疾病这种说法是目前流传最广,也是被官方和民间都能认可的。根据褚少孙所编修的《史记·建元已来侯者年表》这样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
司马迁编撰《史记》后,由于流传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遗失,导致许多历史事件记录不全。为此,褚少孙搜集其它史料和民间记载,进行了积极的补充和修善工作。在他的补充内容中,以弟弟霍光的口吻明确认定,当年霍去病是死于疾病复发。
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但他幼年时却疾病缠身,故而才起了“去病”的名字。而且,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由于患病而早逝,可见霍家的确有遗传性疾病的基因。
二、死于瘟疫在数次远征匈奴期间,霍去病初生牛犊不怕虎,坚决执行了汉武帝“大迂回和大穿插”的决策。这样一来,的确达到了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备的效果,但最大的隐患就是没有后勤供给,完全依靠“取食于敌”。
为了遏制他的攻势,匈奴人也不断思考对策。其中,最阴损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毒”。匈奴将患瘟疫而死的牛羊或者马匹丢到水源中,导致了汉军骑兵饮用这些水源而感染瘟疫。
不过,若真是有瘟疫的传播,那绝不是霍去病一人感染,但史料中并没有关于汉军大面积感染的记载。而且,这种瘟疫的潜伏期很短,断不会在两年以后才发作。
三、死于外戚卫青出身不高,凭借自己的军功才获得汉武帝擢拔。他的姐姐卫子夫得益于平阳公主青睐,才一步步成为了汉武帝的皇后,还诞下了太子刘据。几年后,卫青成为了大司马大将军,又迎娶平阳公主为妻。这样,卫家终于成为了当朝的第一外戚集团。
纵观两汉,外戚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时刻都会威胁到刘氏的皇权。从之前的吕太后、窦太后和王太后,到现在的卫家,汉武帝自然是心存戒备的。因此,他开始有意疏远卫青,逐步重用霍去病,据《汉书·霍去病传》记载:
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
漠北大捷后,霍去病被不断委以重任,即便生性谦和的卫青能够容忍,但卫氏集团的其他成员却越来越警觉。比如,平阳公主和卫皇后,甚至是卫青的长子卫伉等人都有动机去伺机除掉霍去病,毕竟这已经事关到太多人的荣辱和兴衰。
四、死于汉武帝霍去病的一生荣光见顶于“封狼居胥,禅于姑衍”,深入匈奴腹地后,通过祭告天地来宣誓大汉的威严和主权,也为了震慑匈奴残余不敢再次南犯。可以说,他的本意和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也就是汉武帝没有公开处罚他的原因。
但是,这种封禅和祭天仪式却不是谁都可以的,只有封建帝王并且是“受命于天”的贤能之主才可以。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啥意思?管仲为了阻止齐桓公封禅,就连“凤凰”和“麒麟”等灵异神物都搬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成为众矢之的。你想,连春秋霸主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封禅,那霍去病有吗?
而且,霍去病“封狼居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而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又亲自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可见,即便已经事隔了九年,但他还是要通过自己封禅的方式来抹去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的历史影响。
显然,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经触犯到了汉武帝的逆鳞,只是他为了平衡朝局故意隐忍罢了。但是,霍去病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危机和隐患,依然还在固执地维系着自己与卫氏外戚集团的亲情。
元狩六年时,位居高官却极少参与政治事务的霍去病突然联合了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子少傅等官员共同上疏,请求汉武帝“册立三王”。据《史记》记载:
今臣去病上疏,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件看起来无关卫氏外戚集团的事件,却彻底触怒了汉武帝。
皇子封王表面看起来很正常,西汉历来就有这样的惯例。不过,皇子一旦封王就得远离长安去各自藩国赴任。这样一来,卫皇后所生的太子刘据就会地位稳固,“册立三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氏外戚集团。
在霍去病的带领下,群臣依照祖制纷纷上疏。不得以,汉武帝只好把刘闳、刘旦、刘胥三个儿子分别册封为齐王、燕王和广陵王,并循成例安排他们离京赴任。
在这次事件中,汉武帝明显感受到了卫氏的威胁,也感受到了两大将军联手的威胁,终于决心除去霍去病以稳固自己的皇权。没过多久,霍去病就突然去世了,甚至没有任何的征兆,成为了皇权和外戚斗争的牺牲品。
文史不假个人推测,霍去病极有可能是被汉武帝秘密赐死的。毕竟,在封建社会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可能危及到皇权的逾越都是必死之罪。@文史不假
元狩六年病世。年仅二十四年,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像祁连山的样子,象征勇武和扩地两个原则。
假如是被汉武帝害死,以司马迁的职业操守,肯定会有记载流传于世。
霍去病英年早逝,对汉武帝抗击匈奴是一大损失。
霍去病终生未娶。从十七岁到二十三岁去世,短短六年里六次出击匈奴实行远途奔袭,仗都打不过来,哪还有功夫娶老婆。霍去病本人看不起女人,根本原因是看不起他母亲卫少儿。霍去病眼里女人就只配给男人玩得份。他有一个儿子叫霍嬗,就是他和他府里的一个侍女生的。侍女身份低微得很,霍去病当然不会娶她,他只认了霍嬗,让他做了自己的私生子。在汉朝私生子是可以容忍的,况且霍去病本人也是私生子。对于霍嬗,霍去病也懒得管,一直把他放在卫青家受教育。霍去病死的时候霍嬗才四岁,汉武帝看在霍去病的份上让这小孩继续做冠军侯,准备把他培养成第二个霍去病。后来汉武封泰山,独独把霍嬗带上山顶举行了秘密的仪式,回去之后霍嬗就死了,也是死的不明不白,我估计是他泄漏了汉武封禅的“秘密”,被汉武秘密结果掉的。霍嬗死时才十一岁,当然没有后代,霍去病就绝后了。但是按封建礼制,兄死无后,弟弟应该负责为哥哥续后。因此霍光就与霍去病旧时的一个侍女(不知道是不是霍嬗的母亲)干了,生下一对双生子,名叫霍山、霍云,过继给霍去病当孙子(按辈分应该是儿子辈,无奈中间毕竟还隔着个霍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