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齿龙是一种盘龙目动物,准确的说并不算是恐龙,诞生于2亿8千万-2亿6500万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它的外形很像爬行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一个半圆形的巨大背帆,嘴巴中带有尖牙和切割牙两种不同类型的牙齿,也是因此而得名的。
异齿龙的外形特征
异齿龙的整体看起来就像是巨型蜥蜴一样,它的躯干扁平且四肢较短,但由于四肢都是向外摊开的,并且尾巴比较粗壮,所以能够很好的得到支撑力进行行走,行走的方式也类似于现代的蜥蜴。异齿龙的体长可达3.5米,虽然体型并不大,但是它在二叠纪的时代还算是非常大型的顶级狩猎者。
异齿龙最有特色的就是它背部长着非常大的帆状物,高高的隆起,几乎占到了身体宽度的2倍,并且背脊的内部是中空的,所以能够帮助它很好的调节体温。并且由于异齿龙属于一种最原始的合弓类动物,所以它有着两种不同形态的牙齿,其中一种是切割的牙齿,能将食物切成小块,而另一种则是犬齿,能够撕裂肉食。
异齿龙的生活习性
异齿龙背部的帆状物和饰头龙的厚头一样,虽然看起来像是装饰,但实际上它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这个背帆内部拥有着非常多的血管和神经棘,所以它的背帆表面对冷热都有着非常强的感知能力并且能够适当的进行调节,所以也能让它在求偶或者狩猎的时候,保持更加持久的力量。
科学家曾经计算过一只200公斤的异齿龙在没有背帆的情况下,从26度提升到32度的时间需要整整205分钟,但是如果是拥有背帆的情况下,那么异齿龙只需要80分钟就能提升,大约节省了至少2-3倍,所以说是大大的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雌驼龙又叫做母鸵龙,是一种新兽脚类恐龙,属于偷蛋龙科的一种,外形和鸟类非常相似,都是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体长只有1.5-2米,算是小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国的南部发现的。
雌驼龙的外形特征
雌驼龙的嘴巴是类似鹦鹉嘴的尖喙状,就像鹦鹉龙科的红山龙一样,雌驼龙的整体看起来很像鸵鸟,它的躯干和后肢较粗壮,而前肢则比较退化瘦弱,尾巴上还带有一定的羽毛,据科学家推测雄性的雌驼龙的尾巴是可以展开的,当它在向雌性雌驼龙进行求爱的时候,就会像现代的孔雀一样炫耀自己的羽毛。
雌驼龙的化石发现
雌驼龙目前已经发掘的化石非常少,据说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南部的耐梅盖特组发掘出来的,当时这批化石大多埋藏于Bugin Tsav地层中,在正模化石中缺乏了尾骨、部分脊椎骨等,其中查看颅骨就能看出这种雌驼龙的眼睛和鼻孔非常大,鼻子也是因此隆起的,所以嘴巴才会呈现鹦鹉嘴状。
雌驼龙的名字来源
雌驼龙的名字最初是来自于发现地的蒙语名称“Ingen Khoboor”,而种名则是以苏联圣彼得堡俄科院的专家的名字进行的命名,因为他曾经对此项化石考察向瑞钦·巴斯伯提过建议,但是之后却发现雌驼龙的名字被一种线虫动物已经使用了很久,所以便将名字又更改为蒙古文“旅行者”,是指它硕大的拇指看起来就像是在搭便车时的姿势。
雌驼龙的种属:偷蛋龙科恐龙的特征
偷蛋龙科的恐龙都有着非常硕大的短口鼻,嘴巴都是喙状的,脑袋看起来很像鹦鹉,比如河源龙,并且头顶带有头冠,部分原始类品种可能会在上颌处长有少量的牙齿,或者时尾巴上带有羽毛,主要是以其他恐龙的蛋或者软体动物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