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发布时间:2023-10-04 07:38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肯龙是一种剑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5570万年前侏罗纪末期的启莫里阶,属于剑龙科中体型偏小的,体长只有5米左右,属于植食性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臀部或者肩膀两侧长有两根尖刺,向后延伸,而背部则沿着脊椎生长着6对长刺。

肯龙的外形特征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肯龙的体长只有5米,属于剑龙科中最小的恐龙之一,它的前肢带有蹄状的指爪,但长度较后肢更短。肯龙的嘴巴也具有非常典型的植食性恐龙的特征,长有小型的颊齿,更加方便啃咬植物,它的臀部带有一个空腔,其中遍布控制尾巴和后腿的神经,并且还能激发肌肉的能力,所以也被人称之为拥有第二个脑袋的恐龙。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肯龙和大部分的剑龙科恐龙一样,在背部的脊椎线处都长有两排菱形板甲,逐渐在尾巴尖处变为尖刺,每根尖刺的长度大多在1尺左右长。并且它和巨棘龙一样,在臀部或者肩膀处还长有一对非常修长的尖刺,不仅能够保护它不受伤害,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体温调节作用。肯龙的颈部和肩膀处还长有少数的板甲,也能够给予它充分的保护。

肯龙的生活习性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肯龙的牙齿非常小,但排列的格外密集,并且呈现奇特的铲状,在边缘还长有7个非常细小的突起,再加上它的前肢较短,身高不高,所以它主要是以低矮的蕨类植物为食。不过也有人认为它可能是利用前脚趴树,从而实现站立,以更高处的树叶为食,不过这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因为当时比较高大的植食性恐龙也有很多,它完全抢不过那些大家伙。

肯龙的化石发现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肯龙的第一批化石是由德国的一个挖掘队在东非发现得,当时据说这批化石位于坦桑尼亚的一个山脉中,之后在1915年的时候就完成了挖掘,最终完整的保存了一架肯龙的化石在柏林的洪堡博物馆中,但是不幸的是在二战的时候,这座博物馆被轰炸,而肯龙的大部分化石也因此而遗失。

大洋洲一共有14个国家,但只有澳大利亚出土过恐龙,目前为止出土了19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就包括快达龙,它长1.8米,生活在1.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接下来就由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快达龙基本资料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快达龙是一种大洋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8米,二足行走,奔跑速度快,前肢有利爪,具有一定的攻击能力。就体型而言,快达龙跟似尾羽龙、蜥鸟盗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87位,生活在距今1.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

快达龙化石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快达龙化石发现于大洋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东南部,其化石并不完整,只有部分骨骼,头骨。通过对化石的拼凑研究,专家推测快达龙是鸟臀目恐龙的一属,是种迅速及二足的植食性恐龙,体型相当于小型灰袋鼠的大小,生存于约1亿1500万年前的澳洲。

形态习性:在早白垩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这里还在南极圈里,这里不仅冷的要命,还会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在极夜时,这里黑暗将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为了生存,快达龙跟雷利诺龙一样,进化出大型眼睛,这能使它们可以在极地的永夜中保持视力。

大洋洲发现的恐龙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大洋洲目前发现了19种,澳大利亚目前发现了19种,其中就包括快达龙、温顿巨龙、澳洲盗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小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恐龙被发现。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感兴趣,还可以看看《陕西蓝田发现500万到800万年前“史前巨兽”化石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1-0,9-0!足坛狂欢一夜!世界杯季军登顶榜首,世界第9豪取6连胜

下一篇:伯恩利VS热刺,门兴VS拜仁,3.6+21倍英超+德甲二串一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