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就知道安事之乱和英雄赵尚志家乡一
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就知道安事之乱和英雄赵尚志家乡一
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一点都没错,文明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一个点发展起来,肯定是多点起源相互融合,华夏文明的形成正是来源于此。我们华夏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基本上以伏羲氏开始,三皇五帝的延续,夏商周真正国家的创立,这是有清晰的脉络的,历史甚至给夏商周安排了血脉传承的记载,比如夏商周基本上都是黄帝后裔,当今去看,这个很可能是牵强附会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祖先一直认同的文化基因,比起血缘,文化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那个年代可能文明的发展是满天星斗,良渚文明,三星堆文明,红山文化等等,也或许我们继承了这些文明的一些基因,但我们华夏民族绝对应该是三皇五帝,夏商周这个文明系统里的真正传人。炎黄战蚩尤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战争都是为自己的族群争取生存空间的,当时的蚩尤族很有可能比炎黄族要发达,但是他败了,所以他的族群南迁了,一部分融入炎黄族,一部分成了当今少数民族。所以现代很多人以新发现的文明,企图来挑战华夏文明中心论,是绝对十分可笑的,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即使你那里发现了当时很先进的文明,其实也跟你没多大关系,它们都被并入了华夏文明。
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就知道安事之乱和英雄赵尚志家乡一
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一点都没错,文明的发展也不可能从一个点发展起来,肯定是多点起源相互融合,华夏文明的形成正是来源于此。我们华夏民族有记载的历史基本上以伏羲氏开始,三皇五帝的延续,夏商周真正国家的创立,这是有清晰的脉络的,历史甚至给夏商周安排了血脉传承的记载,比如夏商周基本上都是黄帝后裔,当今去看,这个很可能是牵强附会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祖先一直认同的文化基因,比起血缘,文化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吗?那个年代可能文明的发展是满天星斗,良渚文明,三星堆文明,红山文化等等,也或许我们继承了这些文明的一些基因,但我们华夏民族绝对应该是三皇五帝,夏商周这个文明系统里的真正传人。炎黄战蚩尤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战争都是为自己的族群争取生存空间的,当时的蚩尤族很有可能比炎黄族要发达,但是他败了,所以他的族群南迁了,一部分融入炎黄族,一部分成了当今少数民族。所以现代很多人以新发现的文明,企图来挑战华夏文明中心论,是绝对十分可笑的,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即使你那里发现了当时很先进的文明,其实也跟你没多大关系,它们都被并入了华夏文明。
说起朝阳市,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甚了解,但是如果说几个朝阳市的“曾用名”,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柳城、龙城、乌桓、营州。
早在10万年前,朝阳市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现在考古学称之为“鸽子洞人”,掌握了石器制作和用火技术;约5000年前,这里还居住着“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掌握了彩陶、耕种等先进手段;春秋战国时期,朝阳地区属于燕地,很多历史事件就由此而起。
舜筑柳城
关于朝阳市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记载“舜筑柳城”,柳城在后世很多朝代都曾经出现过,地址不一,不过根据史学家考证,《尚书》中的柳城,是在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这也是有关朝阳市最早的历史事件。
尊王攘夷
有关“尊王攘夷”的典故,大家多少会有耳闻。其中“攘夷”的起因是山戎入侵燕国,主战场就在朝阳市境内。
前664年(燕庄公二十七年),山戎对燕国大规模侵略,燕庄公不敌,向齐国求援。齐国此时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向山戎大举反攻,同时把孤竹、令支也灭了,最终得以保全燕国。当时的朝阳市就在山戎境内,伐戎主战场就在此处。
至秦始皇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朝阳地区被划归秦辽西、右北平郡地。
但使龙城飞将在
说到“龙城”,大家很可能会想到太原,因为龙城是太原的别称。不过我们现在的提及的龙城,确是在北方地区,属于匈奴,汉武帝时期,遣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军分道出击匈奴,卫青率军至龙城,斩匈奴首级700余,从地图上看,这座的“龙城”,就是在朝阳市境内,至今朝阳市还有龙城区。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多人以为飞将是“李广”,但是后人通过行军路线得出,到达“龙城”的将领是卫青,诗中所指“飞将”应该就是卫青。
曹操北征乌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桓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桓。最终,曹操麾下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阵斩蹋顿。
乌桓势力范围主要在内蒙古和辽宁一带,而当时其政治中心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慕容氏反叛
西晋时期,朝阳隶属鲜卑。西晋虽然采取各种政策与鲜卑修好,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频繁,还是给边境地区带来很多战乱。其中慕容涉归、慕容廆父子俩就时常侵扰边境,主要活动地点就在朝阳地区。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关于隋炀帝的千古功过,至今产生了很多分歧。有人认为隋炀帝暴虐、劳民伤财,有人认为他修运河、完善科举制度、征伐高句丽,文治武功都不弱。这些观点都没错,错在它们交织在一起,将隋朝推向灭亡。
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时,成功在即,此时后方却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于是隋炀帝急令班师,途中就曾驻扎在柳城,也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随后唐朝也几次征伐高句丽,也都曾在朝阳市境内活动。不过太大的军事行动倒是没有,只是路过而已。
安禄山发迹地
唐朝后期,朝阳名为营州,在这里出来一位名人,就是“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公元前742年,唐玄宗封安禄山为营州都督,用以遏制契丹,随后安禄山以营州为基地,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暴乱。
由于朝阳地区地处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交界地带,故而经常处在战乱状态。经常遭遇屠城、劫掠、军队过境,因此历史事件十分丰富,除了上述一些大名鼎鼎的事件,几乎每个朝代在此处都会发生几起动乱,匈奴、契丹、女真、朵颜……很多政权在这里都有活动的痕迹,我们就不一一赘述了。直到清朝,清政府将关外人口全部迁到内地,此处的故事才相对少了一些,到清末,此处又经常被起义军占领。
我对这座城市的今生并不了解,知道有这座城市是因为有位大学同学来自那里,不过它的前世真的很值得我们去追忆,这座边境小城,承载了太多风雨,它见证了无数汉民族与外族斗争的历史,依旧倔强的屹立在中华“雄鸡”之咽喉。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