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巴龙是一种小型植食性恐龙,诞生于2.28亿年前的三叠纪的末期,属于蜥脚形亚目恐龙的一种,每个前肢上共有五指,不过其中有两根是退化的。第一批化石是南美洲的巴西进行发掘的,当时正好位于一个地质公园中。
爪巴龙的外形特征
爪巴龙的整体体型非常像是现代的鸵鸟,体长可达1.2-2米,属于迷你型恐龙,它的后肢比较粗壮,而前肢则较为瘦弱,嘴巴呈现尖锐的锥形,尾巴比较粗壮,从仅剩的一根左后肢骨骼来看,它的小腿骨比大腿骨明显要更长,所以它的奔跑速度可能是非常快的。
爪巴龙的生活习性
在最近挖掘的爪巴龙化石中,发现了不少的奇特姿势的化石,根据其中的基部颈椎可以判断出这具恐龙在死亡的时候,脖子是向着左边弯曲的,而后肢体则是弯曲在躯干下面的,前肢则排在侧面,非常像是现代鸟类睡觉时的姿势。
据说曾经在手盗手龙类恐龙的化石中也发现了这种睡眠现象,比如耀龙等。所以科学家推测认为爪巴龙之所以选择这种姿势睡觉,很可能是为了表面体表的温度流失,也就是和现代鸟类一样的目的。
爪巴龙的化石发现
爪巴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巴西的南里约格兰德州,其中挖掘出了一具几乎完美的左后肢骨骼,就连关节处也是连接完好的状态,据说是在一处叫做Paleorrota”的地质公园发现的,并且之后也在同样的这片区域内也发现了其他的两个化石标本。
其中一个标号为Pv0725T的化石之中缺少了脖子、前肢以及脚掌化石,而第二批编号为10112的标本则仍然埋藏于石块中,没有进行取出和分析,这两批化石所在的岩层据说是同一地层,因此可以判断爪巴龙出现于三叠纪末期的早诺利阶时期。
工部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诞生于1.67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体长预估普遍只有1-1.5米。但是由于化石较少,所以工部龙目前还是一个无资格名称,主要是由于最初的一批化石只有一颗牙齿,因此种属是没法建立的,在当时只能保持为疑名,但之后发现了新的化石,所以准备创立“真工部龙”或者“五彩湾工部龙”的种属来代替它。
工部龙的体型
工部龙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体长最多也不会超过1.5米,在770多种恐龙中身材只能排在606位,几乎和爪巴龙是一样的,但是根据它的后肢化石研究发现,它的小腿骨比大腿骨更加修长,所以科学家推测它奔跑能力肯定不错,而不是像树息龙一样喜欢攀爬到树上活动。
工部龙的化石发现
在1983年的时候,我国著名的恐龙学者董枝明就将发掘的两颗牙齿化石定为了正模标本,并且确定了工部龙属,据说名字中的“工部”指的是杜甫的别名,而因为杜甫的家乡和化石发掘地都是位于四川,所以便将其称为“工部龙”。但是仅凭牙齿确立的种属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所以一直不被重视。
工部龙属中有“五彩湾工部龙”和真工部龙“两个物种,但是它们之间的亲缘联系证据是完全没有的,所以在发现第二批化石之后,由于其中发现了不少后肢和尾椎骨骼,比如下颌的碎片、三节尾椎骨等,因此对于工部龙属恐龙的研究才有了一定的进展,从而发现五彩湾工部龙可能是属于鸟臀目棱齿龙类的恐龙,并且有人提出将“工部龙”属直接废除,并将五彩湾工部龙列为新属。
当然也有人提出用“真工部龙”来代替,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真工部龙这个名称还是一个疑名的存在。这些工部龙的化石都大多发掘于亚洲,其中第一批化石就是发现于中国的四川,而后的五彩湾工部龙化石则是发现于中国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