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背龙是一种甲龙类恐龙,又被称为多刺甲龙,诞生于1.32亿年前-1.12亿年前的白垩纪初期,体长可以达到4.5米,属于甲龙类中的中小型恐龙,主要以蕨类植物为食,第一批化石是在欧洲的英国发现的。
钉背龙的体型
钉背龙成年之后普遍可以长到4-5米,而这样的体型在甲龙类恐龙中属于中等水平,并且在目前已经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也只能排到312位,体重大多维持在1-2吨左右,相当于现代的一头犀牛大小,和原巴克龙、布拉西龙等都非常类似。
钉背龙的外形特征
钉背龙有着大多数的多刺甲龙类恐龙特征,比如它的荐骨处长有一块非常完整坚硬的骨板,也就是位于臀部的一层真皮骨,上面布满了很多的结节。其次钉背龙的背部长有数排尖刺,其中肩膀处的尖刺最为硕大,尾巴上虽然没有尾锤,但是它的尾巴两侧都长有非常整齐的一排长刺。
钉背龙的生活习性
钉背龙和大部分的甲龙类一样,都是以植物为食,不过由于白垩纪的开花植物生长的并不茂盛,范围也不广,再加上钉背龙的身高只有1米左右,所以它们大多是以低矮的植物为食,比如蕨类、苏铁以及针叶类,但是这些植物的枝叶都比较坚硬且有韧性,不过钉背龙也有着独特的鹦鹉喙状嘴巴,能够轻易切断。
钉背龙的化石发现
钉背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欧洲英国境内发现的,不过钉背龙分为两种演化支,其中第一批是在1865年威特岛发现的,当时是神职人员威廉达尔文·福克斯第一个发现,其中包含了装甲以及颈椎骨,最终被确定为福氏多刺甲龙,而第二种则氏在1985年之前发现的,被称为P.rudgwickensis,主要是以当时化石的发掘地采石场为名。
杰氏冠盗龙是一种窃蛋龙类恐龙,诞生于1.66亿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外形特点就是它的头顶长有非常硕大高耸的扇形冠饰,就像是现代火鸡一样,而杰氏冠盗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赣州地区的红砂岩中发现的。
杰氏冠盗龙的外形特征
杰氏冠盗龙属于窃蛋龙类恐龙,它的整体看起来现代鸵鸟的加大版,只是和斑嵴龙差不多,在头顶长有冠饰,它的冠饰是从鼻骨一直沿着中线,非常鲜艳且硕大,呈现扇形,这也是它明显区别于其他窃蛋龙类的特征,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用来求偶的工具,当然也不排除可能是用来表示自己的健康状态或者身份识别等功能。
杰氏冠盗龙的嘴巴呈现鸟喙状,颅骨和颌骨都是带有气腔的,全身长有非常多的羽毛,尾巴极为修长,脖子呈现S形。杰氏冠盗龙最独特的除了头冠之外,还有它的颈椎骨也是非常特别的,据研究发现它的第二以及第四节颈椎骨上都没有椎体侧孔,并且长度大约是背椎骨的2倍之多,甚至比前肢还要更长一些,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杰氏冠盗龙的化石发现
杰氏冠盗龙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江西省赣州市境内发现的,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确认了它和同样在此地挖掘出的华南龙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到目前为止赣州地区发现的窃蛋龙类恐龙已经多达7个,可以说对于赣州窃蛋龙类的多样性理论也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杰氏冠盗龙的这批化石当时是被埋藏于红砂岩之中,因此它的保存状态非常良好,并且骨骼的完整度也比较高,就连纤细的颈部在挤压之下也只是呈现弯曲状,并且整个脊椎骨的部分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关节并没有大面积脱落,因此对于窃蛋龙类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