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鳄龙是一种两足行走的肉食恐龙,诞生于7千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上白垩纪时期,由于化石仅仅只有一个颅骨,并且已经非常破碎,所以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将它和印度龙进行严格的区分,认为印度龙和印度鳄龙是指同一物种,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它属于疑名恐龙。
印度鳄龙的外形特征
印度鳄龙的体长普遍可达6米,属于中型恐龙之一,被认为是阿贝力龙科恐龙的一种,所以它有着非常典型的特征,脑袋比较短粗,尤其是吻部较宽,就像最小的阿贝力龙科恐龙-膝龙一样,它主要是使用后肢进行活动,而前肢则比较瘦弱,头顶部还带有阿贝力龙科恐龙特有的扁平的冠饰,并且它的牙齿大多是非常细小的,但是且尤其密集,能够很快的磨碎猎物的皮肉。
印度鳄龙的化石发现
印度鳄龙和印度龙一样,目前都只仅仅发现了一个颅骨化石,并且这些化石都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现的,就是印度的中心邦贾巴尔普尔,所以最初的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它们就是同一物种,但是也有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不过目前还无法得出准确结论,因为印度鳄龙的这批化石非常的破碎,所以基本上科学家没法进行准确的研究,最终只能将印度龙和印度鳄龙归于一类。
其实在提出印度龙和印度鳄龙可能属于同一物种的说法之后,就有人认为印度鳄龙这一种属需要被取消,但是当时科学家将印度鳄龙的化石与印度龙进行了对比鉴定,依然无法完全的确定这是正确的想法,所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印度鳄龙是属于疑名恐龙之一的,而它的种属也存在很大的质疑。
印度鳄龙的种属关系
印度鳄龙最开始出土的时候被认为是异特龙科,但是在不久之后,艾力克沃克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在经过二次的研究和分析,他认为印度鳄龙应该是具备暴龙科特征的,不过也有人表示还是将其归入肉食龙下目即可。直到后来发现了食肉牛龙,才确立了阿贝力龙科,这时印度鳄龙才有了自己的位置,在1986年的时候被正式的列为阿贝力龙科。
肌肉龙是一种原始种属的阿贝力龙科恐龙,体长只有6-8米,属于中型恐龙的一种,诞生于白垩纪末期的森诺曼阶时期。第一批的肌肉龙化石是在阿根廷的内乌肯省发现的,其中包含了颅骨、脊椎碎片等。
肌肉龙的外形特征
肌肉龙的体长普遍在6-8米之间,在770多种恐龙中排名234位,属于中型食肉恐龙,同时它也属于阿贝力龙科恐龙的最原始的一种,所以它有着一些非常典型的原始特征,比如方骨上的开孔以及眶后骨的膨胀突起等,和西北阿根廷龙科有着非常相似的点。不过它和其他阿贝力龙科恐龙不同的是它的脊椎,比如尾椎和背椎都是缺乏侧面腔体的。
肌肉龙的化石发现
肌肉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1991年的时候于阿根廷的内乌肯省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葬于利迈河组中,也就是比较接近普拉扎的位置,而这种恐龙的种名就是因地名而来的,叫做大阿瓜达肌肉龙种,这批肌肉龙的化石中包含了颅骨、脊椎骨以及周围的一些骨骼碎片,最终在1998年的时候由罗多尔夫·科里亚进行了命名和分析,而它的属名则是来自马普切语中的“肌肉”和“蜥蜴”两个词。
阿贝力龙科恐龙的特征
阿贝力龙科恐龙的颅骨和鲨齿龙科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颅骨部分,它的颅骨普遍比较高,但是显得很短,比如食肉牛龙的颅骨高度和长度都是一样的,这也导致它们的口鼻处都是非常钝的,而不是类似兽脚亚目下的似鸟龙这样有非常尖锐的吻部,比如似鸡龙等。
其次就是阿贝力龙科恐龙的前肢几乎没有了指爪,完全的退化,但是后腿则非常粗壮,但是明显要比其他的兽脚下目恐龙更短,尤其是小腿骨比大腿骨还要更短,不过这样也使得它们的后肢更加的有力且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