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足龙是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诞生于在1亿3千万年前,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1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5-20吨左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肢是明显比后肢更长的,而且它的脚底基本都是圆盘状,所以也才以此得名。
盘足龙的外貌特征
盘足龙长达15米,差不多一节火车车厢那么长,而重量也达到了20多吨,也几乎相当于4头大象的总体重,因此属于白垩纪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之一,它的脖子非常的粗壮,但是也达到了体长的一半,前肢更长,脚底都是圆柱形的,所以它的身形是前高后低的,尾巴明显很短,看起来的样子就像是梁龙的尾巴缩短,前肢变长之后的样子,带着一丝的滑稽。
盘足龙的生活习性
盘足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由于脖子非常粗壮且长,因此它的觅食范围非常的广,所以横向采食是可以的,不用非常频繁的变更脚底的位置,即便是站在原地也能够吃到大部分的植物,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无法向高处采食树叶,因为脖子没法进行抬高,不过之后的巨龙类恐龙则进化出了更加灵活的脖子,从而改善了这种趋势方式。
盘足龙作为植食性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是也还是不如那些巨龙类恐龙,所以它也进化出了很多的防御方式,比如当遇到食肉恐龙的时候,盘足龙能够抬起前肢,使用自己的体重来对敌方进行踩踏。而除了这样主动的防御方式之外,盘足龙还拥有着超厚实的皮内成骨,主要分布在背部,这也是巨龙类恐龙最普遍的特征之一。
盘足龙的化石发现
到目前为止,盘足龙的化石发现非常的完整且罕见,这也使得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的全面。盘足龙的第一批化石最初发现在中国山东省,不过之后也陆续在中国辽宁的西部地区也发现了疑似这种盘足龙的牙齿。目前已经纪录在案的盘足龙化石主要有三个标本,其中包含了颅骨、脊椎骨、腰带、肩带等各种部位的化石。盘足龙的头骨非常高,有点类似圆顶龙,而它的颈椎骨也有多达17节,而这也说明它可能与巨龙类有关系。
棘齿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存活于侏罗纪末期时代,也就是距今差不多1亿4千万年前,它的古希腊名称“多刺的牙齿”就能看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牙齿上带有非常多的小刺,并且它的牙齿是世界上所有恐龙之中最小的,据说只有1毫米长,因此这也使得它的牙齿就像锉刀一样,能够咀嚼更加有韧性和更坚硬的植物。
棘齿龙的外貌特征
棘齿龙属于鸟臀目恐龙,所以它是使用后肢进行行走的,而前肢则显得比较瘦弱。棘齿龙的整体身长并不长,只有短短的0.7米左右,甚至比最原始的小型始奔龙还要迷你,不足一个成年人的身高,体型在目前来看也只能排到700多种恐龙中的683位,几乎已经是小的不能再小了的体型,和小力加布龙、野蛮盗龙等都有着相似的大小。
棘齿龙的化石发现
棘齿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欧洲英国的施瓦那基地区发现的,虽然属于鸟臀目恐龙,但是棘齿龙的牙齿化石却与其他的恐龙不同,它的上颌骨化石上能够看到罕见的一两颗犬齿,按理来说植食性的恐龙是很少会有犬齿的。其实最初棘齿龙的化石被发现之后,由理查德·欧文将其进行命名,当时根据牙齿还以为它是一只蜥蜴。
近年来美国在莫里逊组中发现了大量疑似棘齿龙的化石,但是直到09年的时候经过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种新品种的恐龙,之后随着研究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化石可能是新的种属关系,最终确定为果齿龙。棘齿龙其实也经历了非常复杂的种属争议,最先将龟的背甲不小心算入了棘齿龙的化石,因此当时它一度被认为是装甲亚目的恐龙。
而等到02年的时候,恐龙大师大卫·诺曼才重新为棘齿龙确定了种属,并且将其归于畸齿龙科,假设正的是这样,那么棘齿龙可能就是这一种属中诞生最晚的一种恐龙了,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