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格里芬龙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体长可达3米,算是偷蛋龙下目中体型最大的恐龙,即便是手掌骨的长度也达到了33厘米。哈格里芬龙诞生于7600万-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坎潘阶末期,外形和鸵鸟很相似,第一批发掘的化石被保存在美国犹他州的自然博物馆中。
哈格里芬龙的体型
哈格里芬龙的体长普遍可达3米,虽然在770多种恐龙中只排名444位,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但在所有的偷蛋龙下目恐龙中,哈格里芬龙的体型却是最大的,比北美洲的偷蛋龙下目恐龙-纤手龙的体型要大上至少三分之一,就单单只是看它的手掌骨也已经达到了33厘米左右。
哈格里芬龙的外形特征
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哈格里芬龙的外形和鸵鸟非常相似,它们长有羽毛的可能性很大,并且在头顶部会出现非常精致突起的头冠,而尾巴尖的部分则是长有蒲扇状的羽毛,看起来非常显眼,嘴巴则因为没有牙齿缩短了不少,看起来就像是鸟类的喙,和河源龙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古生物学家甚至还曾经将其判定为鸟翼类生物。
哈格里芬龙的生活习性
科学家根据哈格里芬龙鸟喙状且无牙的嘴巴进行了分析,认为它很可能是以蛋为主食,当然也不排除可能会捕食一些小型的脊椎动物,它们虽然在前肢和尾巴等处都长有非常多的羽毛,但是很可能是无法飞行的。
哈格里芬龙的化石发现
哈格里芬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犹他州南部发现的,当时这批化石埋藏于埃斯可兰特国家纪念区中,其中包含了左前肢、桡骨以及半月骨等部分。由于它的嘴部鸟喙状造型看起来非常像是希腊神话中的狮鹫,所以便以此为名,最终还专门为它列出了一个新种属,叫做巨型哈格里芬龙属。
汉苏斯龙是一种厚头龙下目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非常厚实的骨质突起,但和其他恐龙不同的是,它的颅骨顶部较宽且伴有凹陷。汉苏斯龙的化石主要是在加拿大的亚伯达省和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的。
汉苏斯龙的外形特征
和大部分的厚头龙很相似的是,汉苏斯龙也拥有着非常坚硬且厚实的颅顶骨,就像饰头龙一样。但不同的是,汉苏斯龙的颅骨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凹陷,并且它的颅骨比其他的厚头龙要更小,前额的突起也比较少,并且它还拥有着非常宽的鼻子,颅骨的顶部也比其他的厚头龙要更宽,边缘处还带有骨质尖刺。
汉苏斯龙的化石发现
汉苏斯龙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加拿大的亚伯达省的恐龙公园中发现的,当时判断出这批化石可能是诞生于7650万-7500万年前的坎潘阶时期,而在这之后同样也出现了其他的一些化石组,比如在美国的蒙大拿州的朱迪河组的一批化石,分析研究发现也是诞生于7600万-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
汉苏斯龙在1943年的时候才进行了命名,当时是由巴纳姆·布朗和艾里希·马兰·史莱克等专家将其命名为斯氏汉苏斯龙,这主要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汉斯·戴尔特·苏伊士的美国古生物学家。据说最初的时候,汉苏斯龙是被归于伤齿龙科的,而02年的时候才将它改归为剑角龙,05年的时候再次经过种属分支的研究之后,汉苏斯龙再次被归于斯氏剑角龙之一。
种属:厚头龙类恐龙的特点
厚头龙类恐龙大多头顶长有非常膨胀的骨质突起,看起来就像是头顶部长了一个肿瘤,最厚的可达25厘米。而厚头龙类恐龙的嘴巴和脸部也大多带有一种长刺或者肿包等,在厚实的颅骨后缘甚至还会长有突出的小刺,主要使用后肢进行行走和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