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孙家岗遗址考古发掘是“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五)·长江流域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的田野项目之一。孙家山岗遗址本体由墓地和环壕所围绕的居址区组成,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其中环壕内居址区面积约14万平方米。承继2017-2021年对墓地和居址区中南部的发掘工作,孙家岗遗址2022年开始对居址区北部进行发掘。
田野发掘工作于2022年10月下旬正式启动,其间历经疫情封控,工作人员普遍感染而暂停,以及春节假期等,田野工作断续延续至2023年6月中旬方结束,前后持续近9个月。田野发掘总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因在发掘区东南部揭示出一座房基部分保存较完整的公共建筑遗迹F47(F47发掘情况见湖南考古网2023年2月13日报道),为将该重要遗迹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可能的展示之用,F47所涉及诸探方,包括发掘区东南部为将F47完整揭露而扩方部分,合计近200平米左右的区域仅发掘至F47建筑基槽开口面即停止向下发掘,其它区域皆发掘至原生土面。
图一 孙家岗遗址地貌环境与发掘区
本轮发掘先后共揭示出建筑遗迹44组,灰坑等坑类遗迹165个,各种沟类遗迹46条,灶坑6处,瓮棺墓2座,以及6座建筑台基。获取到一大批陶、石器遗物,并采集到少量动物骨骼和一批植物类遗存。
本轮发掘的主要收获除公共建筑F47外,至少还可以归纳为两部分。
首先是揭示出一大批层位关系明确的建筑遗迹,并且存在多组处于同一层位,具备共时可能性的建筑遗迹组,为研究当时聚落内部社群组织结构提供了可能。另外这批建筑遗迹可分为基槽式和柱列式两种主要类型,可以清楚的看到,两种建筑形式从早至晚一直都在并存。而像F47那样基槽中立柱的建筑形式,整个发掘仍仅见有较晚期的F47一座,益显其独特性。
图二 立柱式房屋建筑遗迹F53之柱洞组
图三 基槽式多间房屋建筑遗址迹(F74)
图四 瓮棺墓M354
图五 出土陶器之陶壶(G81:1、 H281:2、G90:1)
图六 出土陶器之陶杯(TJⅧ③a:1、H370:3、H370:2、H370:1)
图七 出土陶器之陶塑(H279:2、G58②:1、TJⅦ①C:1、H303④:1)
图八 出土石器之石斧(F47基槽:1)
图九 出土石器之箭簇(F64:1、TN29E02⑭d:1、TJⅦ①a:1)
图十 出土石器之石矛( H183:1、TJⅢ⑫c:2、TN30E01⑫b:1)
图十一 出土石器之石杵(H219:4)
图十二 出土石器之石笄(H262①:1)
其次是首次在居址区成系统的揭露出一批早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存,其中包括房址和坑、沟类形迹,以及丰富的陶器标本。从而延长了孙家岗遗址文化堆积的时间跨度,也为研究洞庭湖地区从石家河文化向肖家屋脊文化演进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图文转自:湖南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