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有“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之称的可乐遗址,正在持续进行“史上规模最大”考古勘探作业,现已发现遗迹现象百余处。
考古勘探人员在贵州可乐遗址进行勘探。 应腾 摄
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城西约60千米的可乐乡政府所在地的可乐遗址,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年,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可乐遗址·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贵州重要的夜郎时期文化遗存,自1958年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人员对可乐遗址进行过10次发掘,所揭露的古代遗存,曾多次引起考古界、史学界的关注。从2000年开始,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启动对可乐遗址的系统发掘,共发掘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
考古勘探发现的“五花土”,可为寻找墓葬提供线索。 应腾 摄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介绍,与以往考古工作不同的是,这次考古勘探工作的任务主要是摸清地下文物遗存“家底”,为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考古一张图”。
周必素说,摸清可乐遗址内各类遗存分布范围,了解墓葬、房址、踩踏面、道路、窑址等遗存类型及分布情况,将有助于从聚落考古的角度拓展对夜郎文明以及汉夷文化交融的进程挖掘和研究的新思路,同时,为创建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最基础的材料支撑,为可乐遗址的保护利用奠定最坚实基础。
航拍考古勘探人员在贵州可乐遗址进行勘探。 应腾 摄
截至目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40多位考古勘探人员,已完成遗址范围内98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工作,发现遗迹现象百余处。为了不耽误当地农事,加快工作进度,此次考古勘探还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为考古工作安上了“千里眼”。
在考古现场,考古勘探人员不仅使用洛阳铲等传统钻探工具,还使用无人机航拍、RTK测量等技术手段,辅助完成勘探工作。科技数字化仪器将助力考古人员对可乐遗址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重点遗址分布的判断,从而提高了考古勘探信息采集效率、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
(图文转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