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网 www.QiQu.net】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

手机版 - 繁体中文 - 今天是

中华震旦角石:沧海桑田变迁的记录者

发布时间:2021-06-08 14:19来源:奇趣网编辑:QiQu阅读: 当前位置:奇趣网 > 考古发现 > 手机阅读

中华震旦角石:沧海桑田变迁的记录者

中华震旦角石:沧海桑田变迁的记录者(资料图:震旦角石)

据科技日报(陈瑜):“中国旧称震旦,从中华震旦角石这个名字可以猜出来,这是只有在咱们国家才会出现的一种角石。”北京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宝鹏指着三根外观如竹笋般的化石告诉记者。

近日,北京海关向北京自然博物馆移交了76件罚没化石及古生物制品,并在现场进行了化石及古生物制品展示。

“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种非常凶猛的肉食动物,壳长可达二米以上,多数在几十公分至一米之间。”王宝鹏解释,其中两根“竹笋”出自同一个角石,自己也是第一次见到长达两米多的中华震旦角石。

距今约4.5亿年的“标准化石”

角石,顾名思义,具有坚硬的外壳。

王宝鹏告诉记者,从开始发育到最终长成,角石外壳直径逐渐变大,肉体生长时不断前移并分泌钙质形成新的壳。肉体生长在壳底端的住室内,住室后面向壳的尖端一方则形成一系列的气室,气室对角石的升降和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从外形看,中华震旦角石外形如同宝塔,呈圆锥形,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其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亦犹似竹笋。

在古生物学家的定义里,中华震旦角石是我国华南地区距今约4.5亿年晚奥陶世的一种典型“标准化石”。

所谓标准化石,是指能够或可能用以确定其产出地层时代或阐明其生活环境的化石,多用作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也用于指一个组合带中最有特征的代表性化石。

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将地层时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纪,中华震旦角石是这一时期分布最广的动物化石。

王宝鹏告诉记者,古生物化石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只有不到1%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才可能形成化石。珍贵的化石好比历史书里的文字,能为现代人去解码地球上发生过的大事件提供线索。

中华震旦角石记录了4.5亿前的一段历史:突然某一天,一场天灾袭来,在海洋里畅游的中华震旦角石被泥沙掩埋压实,氧气吸尽之时停止了挣扎。之后它们的内脏和腕触逐渐腐烂,只留下石灰质硬鞘。沧海桑田,它们与周围岩石物质频繁交替充填,渐渐石化。

王宝鹏说,之前的研究表明,中华震旦角石多产于三峡地区,其中以湖北宜昌最著名。与中华震旦角石同时出现的,还有三叶虫等化石。“这意味着,在奥陶纪时期,三峡地区一般都属于浅海区。这也进一步佐证,古地理里,华北、华南板块是没有碰撞在一起的。”

鹦鹉螺的近亲,可找寻其上下游生物链

角石一般是直的,也有弯的或盘卷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震旦角石是鹦鹉螺的近亲,不同的是,鹦鹉螺的壳是卷曲在一起的。

在奥陶纪末期,气温骤升骤降。相比鹦鹉螺,中华震旦角石的直壳并不方便运动,当环境稍微变化,它们的生存受到影响,最终迅速灭亡,相比而言,鹦鹉螺盘卷的壳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能存活到现在。中华震旦角石死后先被沉淀的泥沙覆盖,渐渐石化。又过了亿万年,地球地质构造运动中,三峡地区被抬升为高山,这些含着化石的岩石露出地面,才逐渐被人们发现。

王宝鹏说,中华震旦角石是我国《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保护、管理的化石之一,足见其珍贵性。从科研价值方面来说,中华震旦角石为何会出现在我国三峡地区?它的上下游生物链是什么?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国家为数不多的首批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在国内外均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陈一昕说,根据国家《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经前期与北京海关协商,按照属地原则,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指定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收藏单位收藏罚没的化石及古生物制品。“罚没化石在自然博物馆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海关依法罚没的化石及古生物制品将更好地发挥科研及教育价值。”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

小编推荐:如果您对本文《中华震旦角石:沧海桑田变迁的记录者》感兴趣,还可以看看《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考古成果公布:金沙江中下游约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 》这篇文章。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可能是史上最大的肉食哺乳类动物:肯尼亚发现2300万年前巨型狮子

下一篇:日本国内最大鹉川恐龙化石模型复原完毕

考古发现排行

考古发现精选

考古发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