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鸟未定种( IVPP V15576)左后肢侧视图
鹏鸟未定种( IVPP V15576)股骨组织切片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2月5日,英国《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发了中科院古脊椎所邹晶梅、周忠和团队与国外同行(包括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k Norell 教授以及来自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Gregory Erickson 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反鸟类的髓质骨(Medullary bone)材料,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确凿的中生代鸟类髓质骨研究,为探知早期鸟类的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证据。
髓质骨在现生鸟类中比较常见,是雌性在繁殖期形成的特有骨组织,充填于骨骼空腔中,为蛋壳的形成提供钙源。髓质骨也见于鸟类化石和非鸟类恐龙(包括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恐龙等)以及翼龙化石中,是研究鸟类与恐龙类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材料。
一般认为,非鸟类恐龙的蛋相对于其体型而言是很小的。因此,在产卵的过程中,雌性并不需要这种髓质骨来提供额外的钙质来源。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种髓质骨可能是非正常生长的病变结构。本研究认为,之前对中生代爬行动物髓质骨的报道大部分是有待商榷的。
本次研究发现,髓质骨不仅仅存在于长骨中,例如股骨、胫跗骨等,还存在于趾节骨中,这显示髓质骨的出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发生过程,而不是一种局部病理表现。同时,本文认为髓质骨可能在中生代就已经出现,是鸟类的一类进步特征。髓质骨伴随着纤细的中空骨骼一起出现,使得鸟类的蛋在相对增大的同时,骨架更轻,更适合飞行。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7621-z
(奇趣网 www.QiQu.net 收集发布)